社會
-
名家點評《紅樓夢》人物
隨著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新文化運動”也蓬勃發展,包蘊其中的“新文學運動”更是一往無前。時至1921年,“新紅學”應運而生,距今也已整整一百年了。 “新紅學”指以胡適為代表的新派嘗試以新的視野、史料、方法來...
01-20
-
治水“勞”而無功? 只因康熙冤枉了一人
康熙三十六年(1696年)春,皇帝率大軍離京,親至西北,準備給負隅頑抗的準噶爾軍隊最後一擊。三月二十五日,大軍抵達寧夏境內的橫城堡。橫城堡是明朝興建的軍事要塞,西臨黃河,離渡口只有三裏地。康熙帝遙望滔滔河水,百感交集...
01-20
-
臘八節的由來與朱元璋有關?它的習俗不只有喝粥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臘八節來臨,冬天裏,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足以溫暖人們的胃,它的做法看似簡單,卻也有著頗為悠久的歷史。 關於臘八節的由來,有著各種不同的傳說,在漫長的歲月中,人們圍繞著日常生活,喝...
01-20
-
總理衙門的“西洋風”
在古代中國,並沒有外交部這個機構,但設有具有外交職能的部門,從漢代到明代負責外交事務的叫大鴻臚或鴻臚寺。清前期設立理藩院、會同四譯館等機構管理外交事務。 鹹豐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設立了中國首個近代化的外交機...
01-19
-
青年毛澤東的兩次北京之行,對他一生有何意義?(2)
如今的福佑寺 那是1919年12月18日,毛澤東率驅逐軍閥張敬堯的湖南代表團,冒著嚴寒趕赴北京,住進福佑寺。為公開揭露軍閥張敬堯的惡行,爭取全國輿論支持,他決定在此創辦平民通訊社,並任社長。寺廟後配殿既是他們的辦公...
01-19
-
青年毛澤東的兩次北京之行,對他一生有何意義?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從西柏坡向北平進發,他風趣地把進駐北平比喻為“進京趕考”。這並非毛澤東首次踏足古都,在此之前,毛澤東曾兩次來北京,第一次是1918年8月19日至1919年3月12日,第二次...
01-19
-
果樹也吃臘八粥?中國人過臘八各家有各家的講究
農歷十二月初八日,北京人稱“臘八兒”。相傳,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佛祖成道過程艱辛坎坷,歷經磨難,曾經餓昏,幸被一村姑煮粥,一口一口地餵,方醒過來。為紀念佛祖成道,民間在這天都煮粥吃。寺觀僧道,這天也“舍粥”,...
01-19
-
甘肅手藝人二次創意馬家窯文化 “潮流+傳統”現古人智慧
先將陶泥捏成馬家窯陶器的樣子,再放入烤箱烤制,之後選用近幾年流行的莫蘭蒂色上色,最後分別制成耳飾、首飾等。 經過上述操作,甘肅手藝人劉欣便讓千年馬家窯文化“活”在了如今人們的生活中。她創意制作的馬家窯系列文創產品亦...
01-19
-
隋唐洛陽宮城玄武門時隔千年“重現”
新華社1月19日電 經考古人員持續發掘,隋唐洛陽宮城玄武門遺址日前初現全貌。該遺址的發現對了解唐宋宮城的形制布局有重要意義,有助於研究中國古代都城的形制變化和沿革關係。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隊長石...
01-19
-
除夕倒計時,四張老北京風俗圖譜,帶妳回憶古老年味
因為有對春節的期盼,所以,無論冬天有多冷,都是熱鬧的。 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一文中有這樣的描述:“從臘八起,鋪戶中就加緊地上年貨,街上加多了貨攤子——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這一季節才會...
01-18
-
從修文物到修房子,紀錄片“貼地”講述故宮歷史
近日,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在央視和B站火熱播出。作為熱門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再次聚焦故宮匠人與學者,細膩地呈現了古建築修繕的過程和技術,將數百年新舊交替的時光凝練出一個雋永片段。從...
01-18
-
《蒙古部族服飾圖典》出版 馮驥才點贊“用一生扛起的大書”
“幾十年裏,他孤獨一人,無人為伴,在茫茫草原上風餐露宿,踽踽獨行,遊走於蒙古族各部族古老的蘇木嘎查。他背上的小包只有幾件換穿的衣裳、生活必需品、紙筆、照相膠卷與小藥瓶。” 圖為郭雨橋(中)在新疆考察期間,與蒙...
01-18
-
看豫劇、賞民俗 河南民眾盡享“雲”上文化盛宴
非遺記錄片、傳統文化講座、戲曲表演……在1月16日上線的河南2.0版本“百姓文化雲”平台上,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讓酷愛豫劇的老楊興奮不已。 戲迷老楊不用再為一場難以預約的戲曲,苦等一年。據了解,“百姓文化雲”是中原出...
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