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
走進故宮“御醫藥館”
設計精巧的大藥櫃、慈喜太後的藥方、精心包裝的貢品麝香……日前,故宮博物院在永和宮正殿和後殿推出“誠慎仁術——清宮醫藥文物展”。該展覽為常設展“御醫藥館”,為觀眾揭開宮廷醫藥的神秘面紗。 醫藥文物是故宮博物院眾多收藏...
03-02
-
天下文章一大抄,古代也有抄襲現象嗎
中國古代的抄襲現象可能比現在還普遍。由於缺乏版權保護機制,信息交流也不順暢,抄襲行為很難被追究;再加上古人的仕途往往與作文能力密切相關,在低風險和高收益的刺激下,抄襲現象自然在文壇上泛濫成災。不要說一般的格式借鑒、意...
03-02
-
幾乎完好無損!龐貝古城出土四輪馬車 裝飾華麗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道,當地時間2月27日,考古團隊宣布,在意大利龐貝古城遺址附近,考古團隊挖掘出一輛裝飾華麗、幾乎保存完好的四輪馬車。意大利文化部門稱,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發現。 意大利龐貝古城遺址附近挖...
03-02
-
去國博,看古人的“時裝秀”
最近,中國國家博物館有一個展覽十分火熱,吸引了許多觀眾排隊參觀。不少年輕人特意穿著漢服前往看展,成為博物館裏一道靚麗的風景。 這個備受歡迎的“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以沈從文、孫機等國博學者數十年學術研究成果為依托,...
03-02
-
沈陽故宮館藏帝王書法:你看哪位皇帝字好?
新華社沈陽3月1日電 清代的帝王中,很多人都對書法創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其中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書法最好。沈陽故宮館藏的多位清代帝王創作書法作品,讓後人大飽眼福。 清朝共有12位皇帝,沈陽故宮不僅是清入關前努...
03-01
-
古代皇帝如何節約糧食?
《朱子家訓》中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崇尚節儉、珍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很早就意識到天下之事,常成於勤儉而敗於奢靡。古代封建王朝的皇室大多過著奢靡的生活,但也有個別皇帝愛惜食...
03-01
-
貴州省貴安新區招果洞遺址:探尋古人類如何生存
近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名單公布,按照年代早晚排序,貴安新區招果洞遺址名列榜首。 圖為貴安招果洞遺址。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來自舊石器時代的石器、骨器等大量地層關系明確的文化遺物,兩座距...
03-01
-
驢鞠:唐代貴婦打球騎的是驢
【考古中國】 驢,在人類社會被用作馱獸已逾數千年。最早的家驢,在距今6000—5000年時由非洲野驢馴化而來,主要用於馱運。在家馬出現之前,驢在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被普遍使用在商業貿易中,青銅和鐵器時代則廣泛出現於近...
03-01
-
歷代文人愛硯趣談
歷代文人用硯、愛硯、藏硯、論硯,為一方硯台賦予了無限的人文色彩。 首都博物館藏北宋米芾銘文箕形端硯 (圖源:中國書法網) 自宋以來,有米芾的《硯史》、歐陽修的《硯譜》、蔡襄的《文房四說》;明清以後,項元汴《...
03-01
-
蒸元宵 放長假 說說明代北京的元宵節
正月十五鬧元宵,既是春節的尾聲,也是春節的高潮。吃元宵,看燈展,逛廟會,打開電視收看央視春晚的“姊妹篇”元宵晚會……然後大人上班,小孩開學,這就是咱們現代人過元宵節的常見方式。年年如此,未免俗套,我們不妨把時光的指針...
02-26
-
四川羅家壩遺址首次出土大量龜甲 佐證巴人“尚巫”習俗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月26日公布羅家壩遺址近兩年的考古成果。考古人員首次在距今2000多年的東周墓葬中發掘出十余片龜甲,這些殘留有占蔔痕跡的龜甲,為巴人“尚巫”習俗提供了實物佐證。 羅家壩遺址位於四川省達州市宣漢...
02-26
-
含牛奶、小麥澱粉 這不是蛋糕,是古藏紙
作為藏族聚居地區所產紙的統稱,藏紙不僅是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就有藏族造紙技藝。然而,藏紙的起源和發展歷程少有文字記載和考古實證分析。 為了豐富對古代藏紙的...
02-26
-
他讓詩變成歌,《國際歌》在中國是如何傳唱百年的?
1920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三周年。從北京去往莫斯科途中暫留哈爾濱的瞿秋白,受一位俄國友人之邀參加了在哈俄人舉辦的慶祝會,地點是哈爾濱工黨聯合會預備開辦勞工大學的新場地。 “會場裏人擁擠得不得了,走不進去。我們就...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