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通說

通說:香港千億財赤與熊貓激流

分享到:
2024-12-10 09:20 | 稿件來源:通說

【字號:

最近的香港熱鬧非凡,不僅因為臨近聖誕,各區開始呈現假期氣息,更因為港產“龍鳳胎”大熊貓過百日、中央贈港大熊貓“安安”和“可可”首次公開亮相,帶動了“熊貓經濟”極速升溫,香港文旅徹底火出圈。

(香港中通社記者 孫思琳)

海洋公園香港賽馬會四川奇珍館自安安、可可開始公開亮相後,便經常水洩不通,門口大排長龍,當中不乏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有的遊客豪擲千元買紀念品,也有市民特地為了“看熊貓”而購買海洋公園“年票”。港星周柏豪更第一時間帶子女前來,并在網上呼籲大家一起來港看熊貓。

公園外,熊貓元素亦鋪天蓋地“搶佔”全港各區。大型熊貓主題展覽《PANDA GO!香港游》推出2500只大熊貓雕塑,先後在星光大道、昂坪360、海洋公園及中山公園等遊客密集區展出,成為最佳“迎客嘉賓”。

(香港中通社記者洪少葵 謝光磊攝)

展覽更特別設計了6款香港專屬IP,以香港目前擁有的6只大熊貓為靈感,融入香港地道特色,打造獨一無二的熊貓形象,吸引了洪金寶、古天樂、佘詩曼等明星加入宣傳。

海洋公園所在的南區更是“處處是熊貓”。社區商場、書店、餐飲店、服裝店等不少商鋪應市推出“熊貓”產品和裝飾吸引客人。據南區相關地區工作人員透露,在成都道、南寧街、湖北街等以內地地方命名的街道,將會加裝大熊貓主題布置。

(香港中通社記者曹文毓攝)

不少聖誕裝置也融入了“大熊貓”元素,其中市區重建局安排共80只高半米至3米的大熊貓裝置,以工業風和航天員造型風格,“進駐”觀塘市中心。這些“熊貓含量”較多的地方,都會成為市民拍照打卡的熱點。

旅發局的“香港繽紛冬日巡禮”系列活動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前來打卡,今年備受關注的“聖誕小鎮”將加入可愛的熊貓元素,共同推動“熊貓經濟”。

成龍主演的新片《熊貓計劃》將於12月12日在香港上映,海洋公園將會提供大熊貓龍鳳胎“細佬”的珍貴片段予電影的首映禮及戲院正式場次獨家率先播放,作為香港觀眾的專屬彩蛋。

(香港中通社記者 孫思琳)

近年來,中國內地不斷有城市憑藉某個熱點成為“網紅城市”,從淄博燒烤、到哈爾濱冰雪世界、再到天水麻辣燙和懷化“人民理髮師”曉華,一個個城市在破圈IP的帶動下成功引流,迎來“潑天富貴”。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預計2024/2025年度財政赤字將達千億港幣。六隻大熊貓能否成為扭轉香港經濟局勢的“法寶”,為香港經濟注入“六六大順”的喜氣呢?

熊貓帶動經濟,曾有過不少先例。有日本學者推算大熊貓“香香”在不到6年時間裡,已為日本帶來超過600億日元的經濟效益,“香香”的弟弟妹妹“曉曉”“蕾蕾”出生後,一年的經濟效益便已超過300億日元。

推動“熊貓經濟”最為成熟的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更形成了以大熊貓為核心的生態鏈。今年“五一”假期,成都全市接待遊客近20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150億元人民幣。“熊貓經濟”除了帶動當地的旅遊門票、酒店、餐館等消費需求外,也會帶動相關行業的就業需求。僅四川省,這一產業規模就可達10億元。

香港中通社圖片

香港方面,自1999年起,作為海洋公園最受歡迎的“動物大使”,大熊貓也為海洋公園吸引了超過5500萬來自香港本地和全球的訪客。因此在如今全球經濟相對疲軟的情況下,“熊貓經濟”無疑是香港旅業轉型的絕佳切入點,也能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

事實上,“熊貓經濟”也是香港特區盛事經濟的縮影,體現了特區政府主動求變的決心和社會各界快速反應、上下一心的努力。

特首李家超親自前往四川“挑選”熊貓、海洋公園火速推出專屬社交賬號實時更新港產龍鳳胎熊貓的動態、社會各界積極響應推出系列產品、議員專家們出謀劃策、明星名人帶動IP擴大效應……大家都希望借“熊貓經濟”推旺香港旅遊業。中央惠港措施和港府推出的多個改善服務的舉措亦“雙管齊下”,助推香港經濟發展。

(香港中通社記者謝光磊攝)

一個最直觀的數字便是訪港旅客人數。過去這個周末,訪港旅客數近33.9萬。僅7號一天,內地訪港旅客便有14.5萬名,較11月平均每天訪港旅客數字高28.5%。

不過現在內地多座城市有熊貓,更有不少地方有“網紅熊貓”。因此,單有熊貓還不够,香港能否把握住這一巨大商機,將這“潑天富貴”延續,能否打造獨屬香港的“熊貓網紅”,能否把八方遊客留住,還有賴於下一步針對性的策劃、推動,多方面的配合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編輯:胡雪石】

視頻

更 多
在香港過聖誕節很熱鬧!旅客大讚香港聖誕節氣氛濃厚
香港聖誕好去處|一片帶你走遍香港聖誕“打卡”熱點 
不一樣的“大熊貓聖誕” 盡在香港海洋公園
演唱會開20場都不夠賣!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劉德華?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