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說:香江尋味 從心開始五一黃金周在即,香港特區政府各部門正積極備迎游客來港;而業界,也開始動起來了嗎? 疫後通關,港人跨境旅游越來越頻繁,在港人北上、人手緊缺、原料租金漲價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本地餐飲業面臨不小的挑戰。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多個公開場合鼓勵支持服務業界舉辦推廣禮貌服務和微笑活動,強調應以顧客為先。五一黃金周前,他再度給業界鼓勁,希望展現香港是一個好客之都、禮遇之都、良好體驗之都。 不過,香港一些餐館似乎少了以往的衝勁,反而有點提不起氣來,轉不過彎來。 日前百年老字號酒家重新開業,吸引市民游客排隊。記者也前往探營,仔細一問竟只做堂食不做外賣,如此一來,不願大太陽下排隊的,自然就掃興離開了。依美食地圖附近還有某知名牛腩店,雖然也排隊但至少有外賣,一杯凍檸茶盛惠26港幣,大字貼出“只收現金”,設最低消費70元。 夜香港是大多游客必不可少的體驗,但如今燈火似乎有點暗淡。在最熱鬧的銅鑼灣,很多餐館晚上9點就作打烊狀;聚餐的若想盡興,很難找到10點後仍營業的,更不用說其他地區的餐廳,近9點就催last order了。鄰近的小吃攤,開得算是比較晚,但總覺得大家并不在乎顧客,很少會主動開聲招攬。 據報道,香港餐飲店存在性價比不高、服務質素下降、上菜慢、人手少等問題。 香港素有“美食天堂”的美譽,至今仍是中西飲食文化的最好交融地,食材大厨的質量并未下降。只不過,市場結構在變、消費模式在變,香港的餐飲沒法跟深圳等內地城市比價格,但至少在服務、食品質量方面有提升空間。 以往游客會將個別茶餐廳服務中的聲音大,有點急躁視為趕效率“特色”,但食物味道還是得人中意。如今,香港的一些餐廳,食物服務質量都在經受新的考驗。 接近政府的消息人士對中通社表示,餐飲業有部分人開始醒覺,并正在想辦法改進。目前服務不善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人手不足,老闆不敢嚴厲,怕工人走了更難處理 。 消息人士透露,現正從兩方面著手,一是盡快批核輸入勞工以添人手;二是由業界改進服務文化,舉辦推廣運動。 香港餐飲業行家反映,本地人才質量參差,輸入外勞進度慢。特區政府早前設立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容許輸入侍應、初級厨師及食品加工工人等工種。據勞工處資料顯示,計劃自去年9月推出至今年3月31日,申請人數為17438人,獲批人數不足一成。 稻苗飲食專業學會會長、金記餐飲有限公司主席徐汶緯接受中通社采訪時就提出三大“創新”建議。首先是菜單創新,因一些傳統菜式已數十年未變。其次是加快無現金支付方式的便捷使用。最後,人手荒并非無解,應多引入科技方式輔助點單、傳菜、收碟,提高效率。 特區政府一直想方設法推廣香港、吸引游客,從“你好香港”、香港夜繽紛,還有即將舉辦的煙火、無人機匯演。相關舉措已經成功讓游客重返,預計今年游客有望達5000萬人次。相比疫情時期,現在的香港已經恢複元氣和市面生機,受三年疫情影響的至暗時刻都能應對,一向“食腦”的香港人一定能在不同轉型時期找到適合自己的辦法,讓“美食天堂”的金字招牌再展光芒。 美食是一座城市的記憶,成長的味道。香港,不能忘記那些曾讓世人仰慕的手藝,滋味、好客之道,以及對中西薈萃飲食文化的不停探索。 哪怕從一片叉燒開始,重塑香港的美食天堂。 【編輯:陳卓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