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通說

通說:搶人才 香港與顔寧有何連接

分享到:
2022-11-04 10:47 | 稿件來源:通說

【字號:

當今世界,有人“搶地盤”,有人“搶糧”,都沒有“搶人才”是正道。

近幾日的中國,再沒有比顔寧回國的消息更令人震撼!

當下,急著搶人才的香港,會與顔寧有什麼樣的連接呢。

今年才45歲的顔寧有“科研女神”之稱,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也是全球著名生物學家,主要致力於物質跨膜運輸的結構與機理研究。2017年,她受聘於普林斯頓大學,成為首位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

近日,顔寧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透露,自己已向普林斯頓大學遞交了辭職申請,不久後將全職回國,參與創建深圳醫學科學院。



這個消息隨即在內地輿論場引發了許多關注,並很快衝上熱搜第一。有網民留言說:“人才爭奪也是要具備硬實力的,深圳有一定實力。”

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對科技和人才的重視是國家發展創新的源泉,這種重視本身就為人才塑造了最好的發展空間。


人才是自由流動的,什麼是他們的致命吸引力?


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正正是對吸引人才不遺餘力的城市。較早前,普華永道聯合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深圳已成為在內地的香港人才及科創企業的首選城市和最大聚集地。

作為內地與世界無可替代的聯繫平台,香港最近有點幡然醒悟,也在積極吸納人才。

不久前,特首李家超在其首份施政報告放出大招,准備推出一系列重磅措施招攬全球人才,包括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 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等。


香港中通社記者  謝光磊 攝


顔寧回國的原因,或許可給香港很大啟示。

“我的夢想就是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在10年、20年之後,在世界生物醫藥的版圖上,深圳將會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那個時候,希望當大家說起生物醫藥的大灣區,首先想到的就是東半球的這裡。”

當深圳邀請她參與創建深圳醫學科學院時,顔寧形容簡直是一拍即合,又一次強烈感受到了向著夢想努力的興奮和愉悅。她在論壇上還公佈了人才招聘郵箱,“歡迎大家與我們一起打造生物醫藥的深圳。”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巨大潛力,受到世界矚目,已經與美國的三藩市灣區、紐約灣區以及日本的東京灣區並駕齊驅,成為全球經濟新的增長極。除了顔寧,近年還有不少世界頂尖人才回國發展:


廣東 (東莞) 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 張書彥

女,1982年生,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引進創新創業團隊帶頭人,廣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16年從英國回國。牛津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又在盧瑟福實驗室攻讀博士後,成為英國散裂中子源工程實驗室最年輕的首席科學家、歐洲散裂中子源科技委員會委員,是英國散裂中子源工程實驗室“30年以來第一位華人首席科學家”。


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軟物質科學與技術高等研究院教授 殷盼超

男,1987年生,入選福布斯中國醫療、健康和科技組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2017年從美國回國,回國前是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研究員。


睿心醫療創始人 鄭淩霄

男,北航本科畢業,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取得機械工程博士學位。在美從事生物仿真研究十餘年。2017年底,從美國來到深圳創業,深圳孔雀計劃引進人才。推出的心血管智能診斷平台是全球首個全自動化“形態學功能學”冠心病影像分析系統。


沒錯,他們都選擇了粵港澳大灣區。


內地在吸引全球人才方面有何獨特優勢?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副所長余淩曲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內地市場空間很大,同時鼓勵創新創業,可以為全球人才提供更寬廣舞台;另外,內地還可以出台針對性鼓勵政策,吸引全球華人科學家、企業家、創新家等人才“回流”。

以顔寧即將出任創始院長的深圳醫學科學院為例,將探索六大創新機制,包括靈活的引才用才機制、聯動的多維合作機制、多元的資金籌措機制、創新的研究資助機制、科學的評審評價機制、協同的產業轉化機制,力爭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全球著名醫學研究機構。龐大的市場支撐、積極的政策支持、靈活的機制創新,再加上深圳在創科、民營經濟方面的活力,文化多元包容,令深圳逐步形成一個有活力和競爭力的創新生態圈。


香港中通社記者 曹文毓 攝


在余淩曲看來,深圳已經形成鼓勵創新、多元包容的社會環境,對有志於開辟新事業的國內外高端人才構成強大吸引力,顔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未來,深圳還可以與香港在創新領域加強合作,利用香港國際化平台引入更多的創新要素,特別是創新人才。

大灣區中深圳及香港互相配合下,就像大灣區內結合了矽穀和華爾街。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底蘊深厚,中國發展前景不可限量,尤其是科研生態令人憧憬,這些優勢對全球資本和人才的吸引力都越來越大。

總而言之,香港要與顔寧及“顔寧們”產生更緊密的連接,需要站在粵港澳大灣區甚至更高的角度,才能產生“致命吸引力”。而大灣區內的城市,也要理清各自定位,互相密切配合,而不是拆台,人才也能適才適用,建立良性的互動循環與人才生態。

這才是搶人才的大道,也是正道。


【編輯:黎金良】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