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說:蔡英文的“6年魔咒”?香港新聞網5月22日電 5月20日,台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就職滿6年。當此之際,蔡當局卻向民眾交出了全台連續4日新增新冠確診破8萬例、累計確診逾120萬例的“成績單”。 有專家歸納近年台灣政壇有領導人“6年魔咒”現象。2006年陳水扁當政第六年出現“紅衫軍百萬人倒扁運動”、2014年馬英九執政第六年出現“太陽花事件”,這都給當時的當政者帶來極大打擊。 “留下一個更好的台灣”,是蔡英文兩次就職時的承諾。但疫情近期迅速蔓延,防疫亂象叢生,民眾怒火正在匯集,防疫神話淪為笑話。“承諾”正在跳票(空頭支票)。 現在輪到蔡英文,會有“6年魔咒”嗎?通說梳理了四大問題。 (香港中通社圖片) 防疫“超前部署”淪為口號 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19日稱,在蔡英文領導下,台灣疫情守得最好且備受世界肯定。但回顧民進黨當局過去2年多來的防疫部署,政治掛帥、淩駕專業,第一年缺口罩,第二年缺疫苗,第三年缺快篩和藥物。民眾陷入“缺”與“搶”的惡性循環當中。 在完全沒有做好準備的前提下,蔡英文喊出所謂“新台灣模式”的防疫策略,驟然放寬管制措施,從“清零”向“與病毒共存”急轉彎。但觀察當前狀況,藥店前百姓冒雨排隊搶購快篩試劑、醫院急診室前大排長龍等候檢測取藥、兒童中重症及死亡案例頻傳,醫療體系處在崩潰邊緣。疫情失控在社區間蔓延肆虐,人民苦不堪言。 (台灣藥店快篩試劑幾乎被市民搶購一空 香港中通社圖片) “類普篩”、“類清零”、“類共存”、“校正回歸”、“微解封”、無薪假稱“減班休息”、親信香煙走私變“超買”、進口來自日本福島核災區的食品由“核食”改稱“福食”,官員為掩飾施政無能,淡化問題性質,發明了大量怪名詞,被戲稱為真實版的“新台灣模式”。 台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張麟征向通說表示,民進黨當局的防疫工作從頭到尾都沒做好,防疫物資沒有一項做到提前部署,造就了疫情以來台灣人民一直在排隊搶購這一全世界獨有的“奇景”。與此同時,各種利益分贓充斥,藥物試劑疫苗采購全是“綠色關係企業”。大疫當前,民進黨當局想的不是服務人民挽救生命,而是如何再大撈一筆。單就防疫這一項,蔡英文施政已是完全不及格。 (大批民眾在台北車站大廳排隊打疫苗 香港中通社圖片) 能源政策失衡,缺電成常態 民進黨在野時,便把反核作為其“神主牌”。蔡英文上台後,亦大力推動能源轉型,喊出要在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達成“532”規劃,即燃氣發電占比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她并強調,台灣絕不會因此缺電。 然而實際情況是,2016年以來,台灣已出現至少4次全台無預警大規模停電。如果把其他大大小小的限電事故也納入,台灣缺電已是“現在進行時”。當局原規劃,到2021年底台灣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要達12%,實際僅有6%。眼看進度無法達標,官員也只得承認“2025非核家園”跳票。 (台灣無預警大規模停電 香港中通社圖片) 台灣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李敏早前接受通說訪問時指出,民進黨當局高舉“反核”大旗,但“非核家園”政策又走不通的情況下,台灣電力供應已十分脆弱。接下來還要面對核電廠以及多個燃氣燃煤發電機組除役後,供電缺口進一步擴大的問題。再不調整能源政策,台灣未來一定繼續缺電,分區輪流限電甚至大停電恐將一再上演。 缺電及衍生的系列問題,讓民眾怨聲載道,正在吞噬蔡英文的“民望”。 (台灣無預警大規模停電 香港中通社圖片) 獨攬大權,打壓異己 配合立法機構民進黨掌握多數議席,蔡英文行政立法“一把抓”,成為近年權力最大的當局領導人,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牽制,蔡當局濫用公資源,打壓異己,鉗制輿論,被稱為“英皇”。 大權獨攬下,民進黨執政缺失難以有效制衡修正。遇到問題不想辦法從根本上解決,通通以“撒幣補貼”手法粉飾太平。從前瞻基礎建設、防疫紓困條例到“三倍券”、“五倍券”,乃至軍備采購,全都以“特別預算”舉債籌措,6年下來已超過新台幣2萬億元,未償債務餘額更是達6萬億元,平均每位台灣民眾要背負25萬元債務。不僅財政紀律敗壞,也埋下“債留子孫”。 (香港中通社圖片) 同時,台灣民主環境不僅沒有進步,反而出現倒退。兩度延任的“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未能實現“轉型正義”、撫平歷史傷痕,反而成為操弄對立、打擊對手、撕裂社會的“東廠”。獨立機關“通訊傳播委員會”成為執政黨打手,不顧眾怒下架中天新聞台,創強行關閉媒體之惡例。理應監督行政的監察機構也遭黑手深入,政治任命接踵而至,屢屢越界侵權司法爭議不斷。曾有媒體分析,蔡英文執政後已逐漸偏向獨裁。 兩岸關係“沒有最糟只有更糟” 對外關係是蔡英文手中另一張“政績牌”,其屢屢標榜“台美關係史上最好”“國際挺台力道越來越強”。外部勢力出於反華遏華需要,近年“友台”“挺台”決議呼聲看似高漲,實則對台灣沒有任何實質幫助。蔡英文任內連失8個“友邦”,連續6年無法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台灣“國際空間”反而進一步受限。究其原因,癥結仍在於兩岸關係。蔡英文上台6年來,民進黨當局頻頻祭出“國安法”和“反滲透法”,以莫須有罪名對兩岸各項合作交流大肆打壓;利用香港“修例風波”操弄“反中保台”,兩岸關係急轉直下,台海敵意螺旋上昇。 回顧蔡英文歷年兩岸政策,從依據“憲制性規定”和“兩岸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到“四不會”(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屈服、不會對抗)、“新三不”(不冒進、不挑釁、不退讓),再到現在的“兩岸互不隸屬”,具“蔡英文特色”的“兩國論”路線逐漸清晰。 從中美關係大局來看,美國為了遏制打壓中國,一再打“台灣牌”;民進黨當局倚靠外部勢力進行謀“獨”挑釁,煽動兩岸對立對抗,加劇台海緊張局勢。 (香港中通社圖片) 張麟征認為,蔡英文兩岸政策轉向,與美國改變對華戰略,加重台灣在其遏華小圈子角色有很大關係。民進黨當局趁勢而動,為了政治私利企圖擠入美國的棋局中,造成台海劍拔弩張。在中美關係難以改善的大環境下,蔡英文在剩餘的2年任期修正其兩岸路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兩岸關係能不變得更糟,就是萬幸了。 台灣成為美西方反華遏華的戰車。兩岸“可能擦槍走火”的憂慮正在台灣彌漫。 “6年魔咒”難逃? 親綠營的“台灣民意基金會”在20日這天公佈了最新民調,蔡英文聲望下滑3.7個百分點來到46.2%,台灣人民對其6年施政表現的總體評價分數為61.55分,“勉強及格”。 對比施政毫無建樹和民調結果,應有落差,或因台灣許多民調多對民進黨比較寬容,抑或基金會親綠所限,但聲望持續下跌是不爭的事實。 (蔡英文聲望調查結果 民調截圖) 該機構董事長游盈隆指出,台當局兩位前領導人在任內第6年都發生了“大事情”,最後形成執政危機,帶來深遠衝擊,也預示了隨後的政黨輪替。現在蔡英文上台的第6年也開始有類似遭遇,面對來勢汹汹的新冠疫情。至於會不會出現第三次“6年魔咒”,還難以確定。但疫情一旦狂飈,肯定會帶來更多健康與生命的損失,社會與經濟的傷害,最後勢必演變成嚴重的執政危機。 事實上,2018年蔡英文第一個任期兩年,“討厭民進黨”已成為台灣最大黨,韓國瑜現象乘勢而起,民怨橫掃綠色陣營。其後,民進黨借兩岸問題,惡意歪曲,大造輿論,蔡英文成為“網紅”。四年後的蔡第二個任期兩年,民進黨當局施政未見改進,反而諉過飾非。 (香港中通社圖片) 有學者提到,過去陳水扁在立法機構“朝小野大”(指民進黨席次不佔多數),權力運用尚有所節制。蔡英文全面執政,面對監督質疑的意見動輒“法辦” “抹紅”, 或發動意見領袖與網軍“帶風嚮”幫當局卸責。此舉雖可鞏固基本盤,但理性中間選民不會被說服,反而更纍積民怨。 許多媒體、學者紛紛為蔡英文執政提出示警。這幾年,蔡英文靠著權力集中呼風喚雨,卻屢讓民生、能源、正義、安全陷入險境,可見其執政失當是全面性、多層次的。 綜合來看,除了民進黨執政無能,“魔咒”觸發還有兩個關鍵:民怨有多深,中國國民黨等在野勢力戰鬥力有多強。 【編輯:李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