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2023年全國兩會 ->最新播報

全國兩會|何超瓊接受香港中通社書面專訪全文

分享到:
2023-03-02 15:12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3月2日電 首次擔任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的何超瓊近日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時表示,非常期待投入於新的履職。這是一份榮譽,肩負著祖國人民的囑託以及香港市民的希望,使命光榮,任重而道遠。

以下是這次專訪的全文。

1、 這是您首次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感受如何,為了首次上會做了哪些準備?

何超瓊: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是一份榮譽,肩負著祖國人民的囑託,更有香港人民的希望,使命光榮,任重而道遠。

我非常期待投入於這個新的履職。我擔任北京市政協委員已經15年了,這15年的工作讓我與國政國策同步,讓我認識到不論是在自身企業發展或是社會服務,都要有大局觀。更重要的是,培養並鞏固了我的政治擔當,更自覺地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擔負起為國家繁榮強大而鞠躬盡瘁的政治責任。

在這個堅實的基礎上,我期望自己能在全國政協這個台階上,把這些經驗加上自身的能力,把政協委員的 “雙重積極作用”發揮得更好。

當得悉會議日期後,我立刻將原定的工作重新安排,確保自己能全心全意參與大會。另外,為了更好的履職,我也反復研習,讀懂悟透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精神,同時廣泛收集及了解香港市民關心的話題,我將以飽滿的熱情,做好參政議政和建言獻策的工作,用高質量的履職工作,開啟新征程。

2、 之前看到您在節目中說起父親的家訓,是“愛國愛港愛澳”,這些年來也看到您一直為國為港出力。這一次參選是否也是有這方面的考量,希望更多為國出力?

何超瓊:如果父親知道我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他一定會為我驕傲。家訓對我影響很大,是這句話一直引導我,要心懷大局國為先。只有中國好,香港和澳門才會更好。“為國出力”雖然只有四個字,但念出來必須鏗鏘有力,做出來更要盡心竭力。現在,我可以在全國政協這個更廣闊的平台上,通過深入學習,更加充分全面的理解中國式民主獨特優勢,繼續發揮好“雙重積極作用”,團結凝聚共識,傳遞信心,攜手畫出最大同心圓。

3、今次有什麼比較關注的兩會議題?為什麼關注這些方面?這一次帶著什麼提案上京?如何準備提案的? 

何超瓊:此次提案,我比較關注的幾個議題,其中一個是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另一個重要的話題,也是我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就是推動'愛國主義'和'國家安全法'的普及教育。我認為,特別是在2019年之後,香港遇到了大量的挑戰。事實上,在幫助許多家庭和年輕人經歷這一挑戰的過程中,我是見證和參與整個過程的人之一.....而關於婦女兒童的議題,以及香港將如何做出重大貢獻並發揮其作用也是我所關注的話題,另外,旅遊以及藝術和文化方面也是我感興趣的提案方向。

如何切實提高憲法、基本法和國安法宣傳教育的實效,提高港澳社會特別是基層及廣大青年人的國家安全意識是我今次的主要提案。香港國安法教育普需要長期堅持、不斷深化、任重道遠。讓每位香港市民成為國安法教育的參與者、實踐者、受益者,而不是旁觀者才是最終目標。

如何準備提案:主要以往年親自組織策劃的港澳青少年內地交流活動的經驗和學員們的回饋,結合廣泛收集香港市民尤其香港年輕人的想法、建議和意見,提出幾點有效的建議,希望可以交出一份高品質提案,並被採納。

4、您如何理解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的工作?和其他的社會工作有何不同,您覺得應該要有怎樣的責任? 

何超瓊: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的工作在幾方面都有區別,例如全國人大代表的議案和全國政協委員的提案雖然有法律效力之別,但大家的工作本質上都是帶著人民群眾的期望與囑託,通過建議、提案等多種形式傳達給黨和政府相關部門,有效服務黨和國家決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了各項事業進步。

在全國政協這個高級別的參政議政平台上,委員們能夠充分發揮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將自己通過積極調研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形成的提案傳達給中央,共商國是。此外,委員們能夠更好的了解國家未來發展方向,率先全面了解和把握國家的建設與發展以及相應的方針政策,更加深入地研習國策國情。政協委員亦肩負著吸收傳播的重任,通過不同方式、不同管道,做好傳聲筒和擴音器,積極向所在界別、黨派傳達國家最新方針政策,講解祖國最新發展形勢和政策取向,為祖國發展廣泛凝聚共識,貢獻力量。

5、香港方面如今疫情已平緩,社會恢復生機,特首帶領特區政府也正積極擴展爭取更多商機。您覺得目前香港的營商環境和經濟情況如何,香港的機遇和挑戰在哪?香港處於由治及興的新階段,疫後的香港經濟要如何增加發展動能?您認為目前香港的多元化發展有什麼新的趨勢?

何超瓊:香港自年初“開關”,並逐步解除疫情防控措施。人員往來便利了,經貿活動也在恢復。我很高興見到李家超特首積極外訪,說好香港故事,並向世界宣告“香港回來了”。早前特首親自率團出訪沙烏地阿拉伯,向當地政府及商界宣傳香港。促成兩地政府啟動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的談判,阿聯酋政府亦同意展開討論簽署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合作備忘錄的工作。特首此行亦促成兩地商界和專業界合作,大家交換了六、七份合作備忘錄或意向書,涵蓋金融、創科、商務、交通、能源等領域。成果豐碩,也正正反映著香港對國際社會來說,仍具有吸引力。

過去三年,不少行業被疫情影響,特別是旅遊和零售業。現在疫情退卻,結合了天時地利人和,正是香港重整旗鼓,重新出發之時,在國家強大的支持下,我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

香港的未來是挑戰及機遇並存的,但“有危便有機”,挑戰往往是創新的催化劑。香港是一個很小的地方,人口只有約七百四十萬,加上缺乏天然資源,經濟較易受外圍影響。過去社會發展又側重於金融等服務方面,單是貿易物流和金融服務,就分別佔了香港GDP的20%左右,產業結構不夠全面。“香港如何跳出這個發展框框?”是我在疫情期間,經常反思的問題。

我認為香港不能單靠自身力量突破,可幸中央一直深明香港的需要,自回歸後推出不同的政策支持港、澳兩個特區發展。其中由習主席親自提出並督導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香港未來規劃至為重要。

整個大灣區人口超過八千七百萬,2022年全年國民生產總值(GDP)接近十三萬億元人民幣,其規模及潛力之大,可想而知。大灣區是香港一個更大更廣闊的發揮空間。我帶領的企業,很早就開始參與到粵港澳的合作,現如今更積極推動大灣區的發展建設,2020年我們與港中旅合作重組升級渡輪和客運巴士業務,打造更大更便捷的交通樞紐。

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有著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香港必須要抓緊良好的發展勢頭,充分發揮 “超級聯繫人”角色,一邊做大灣區外資引進的橋樑,一邊充當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窗口。

另一方面,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香港將除了繼續鞏固傳統優勢,也要全力發展創新科技和文化藝術等新興產業。這些新興產業不單為香港年青一代帶來就業機會及發揮空間,更將增強香港發展動能,為香港對接國家發展提供更多面化的機遇。

6、如今國安法已頒布實施近兩年半,新的選舉制度下也讓我們有了新的治港班子,這兩年半以來您覺得香港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何超瓊:首先,是香港市民的心態。2019年是香港最黑暗的時期,但是隨著港區國安法實施,這兩年多香港社會秩序續漸恢復,社會恢復和諧安寧,無論在教育、社會等各方面,香港逐步回到正軌發展。而在社會上,國家安全的意識亦有所提高,香港市民已經開始了解到“一國兩制”中,“一國”的重要性。而中央在香港疫情最嚴峻的時期,為香港提供全方位的支援,不但多次派出流行病學專家組到港支援,更為香港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最短時間內協助香港,在多個社區建立隔離和治療設施,提升香港的抗疫能力,國家給予香港社會的支持令香港市民為之珍重。

從社會方面,香港“由亂至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並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香港的選舉制度得以完善。我們在新選舉制度下,選舉在候選人在比政綱拼能力的良好競爭下舉行,並順利選出新一任行政長官及立法會議員,行政、立法及司法機關回歸到正確的軌道,議會更能做實事,香港社會在各方面都走上正向發展。

從經濟方面,我們也可看到香港在新階段中,市場對我們充滿著期望。由2019年,香港經濟收縮1.2%,至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預測香港經濟由明年開始至2027年間,平均每年實質增長較疫情前10年高1%。我深信,香港在國家堅定的支持下,以及“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下,未來一定會更好。因此,我們必須把握國家給予的良好機遇,發揮自身所長,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為國家新征程譜出新的美麗樂曲。

7、您是成功的女企業家,也有很多社會公職,如今又有了新的身份,您平時都是怎樣做好時間管理?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如何能在職場中收穫成功,年輕人應該怎樣把握機會和時間,能給初入社會的年輕女性一些建議和寄語嗎?

何超瓊:每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扮演著多重身份,但大家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所以學會“管理”十分重要。與其做好時間管理,不如把自己管理好。

要管理,先要樹立好自己的人生目標。對我來說,我的人生目標是利用自己的經驗及能力,為社會及國家作出貢獻。有了這個明確目標,我便可以為所有工作排序,哪些工作對我達到目標比較重要的,就值得我花多一點時間。當然凡事都是有捨才有得,有時也需要犧牲一些休息的時間,但當發現自己正一步步向著目標邁進,心裡還是覺得值得的。

我建議初入職場的年青女士們,為自己訂立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好好利用時間去增值自己,時刻保持對工作的熱誠,一定能走向成功。(完)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