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2023年全國兩會 ->最新播報

兩會前瞻|經濟企穩向好,民營經濟如何提振信心?

分享到:
2023-02-28 15:28 | 稿件來源:中新社

【字號:

中新社北京2月28日電 題:經濟企穩向好,民營經濟如何提振信心?

中新社記者 王捷先

2023年全國兩會即將在北京召開。如何多措並舉提振民營經濟的發展信心,勢必成為全國兩會上備受關注的話題之一。

資料圖:賓朋滿座的中餐店。黃維正 攝

振信心,是民營經濟發展必答題

數字可體現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據統計,中國民營企業數量從2012年的1085.7萬戶增長到2022年的4700多萬戶,10年間翻了兩番多;在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80%;民營上市公司數量突破3000家;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民營企業由2012年的5家增加到2022年的28家。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有評估,當前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與此同時,隨著中國逐漸走出疫情影響,分析師們普遍預期宏觀經濟將有更強勁反彈,“經濟重啟”將是2023年主旋律。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經濟企穩向好離不開民營經濟和民營經濟人士的共同努力。預期穩、信心足,企業就會敢於擴大投資、勇於開拓市場。因此,對於民營經濟未來的進一步發展,“提振信心”就是必答題。

資料圖:快遞包裹正在分撥流水線上快速傳輸。許傳寶 攝

提振信心,需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

回顧近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在改善營商環境問題上提出不少具體建議提案。在2023年地方兩會上,不少省區市提出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從制度和機制上把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實下來,持續激發市場活力。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楊德才對中新社記者表示,近年社會上“民營經濟離場論”“新公私合營論”等錯誤言論衝擊企業家信心,各地政府在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上也需要再下功夫。

他表示,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積極作用毋庸置疑,優化營商環境要實現所有市場主體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市場主體真正取得平等的競爭地位,在這一方面還有很大空間需要努力。

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也建議,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鼓勵有條件的民企與國企開展項目投資合作、產業技術合作等,激發市場活力。鼓勵國企和民企加強資源整合、優勢互補、高效協作,通過“抱團出海”形成合作雙贏模式。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有恒產者有恒心,改善營商環境的重點在於尊重企業產權,打擊侵權行為,保護企業家尤其是控股股東的權益不受非市場因素的損害。

資料圖:市民在甘肅蘭州的張掖路步行街逛夜市。中新社記者 九美旦增 攝

提振信心,要求真務實推動解難題

近年宏觀經濟承壓,壓力傳導至市場主體身上,就是預期不穩、發展信心不足,招工難、用工貴問題嚴重,成本上漲壓縮利潤空間,資金鏈緊張等。面對挑戰,中國各級政府相繼出台一系列金融、財稅等方面的紓困惠企措施,下一步的關鍵在於推動政策落實和完善。

楊德才認為,各級政府和社會各方面應繼續深入了解民營企業的訴求,更加“接地氣”。他透露,調研發現,一些助企紓困的措施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實際意義不大。因此,在江蘇、浙江等民營經濟大省,政府部門強調要有“店小二”的服務民企意識,企業才能解除包袱、輕裝上陣,才能行穩致遠。

盤和林表示,應盡量減少企業的行政事務性成本,減少稅務、社保以及企業要素成本,維護市場公平,不要在企業之間設置障礙。

外界注意到,在內蒙古,當地政府近期表示,要切實解決工作“慢”的問題,不叫不擾、隨叫隨到,讓企業家成為“座上賓”。在福建,官方要求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市場需求不足、民營企業創新轉型不夠快、要素保障不夠強、服務效能不夠高等問題,多做雪中送炭、解難紓困的實事。

山重水復,柳暗花明。中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來不缺直面風險挑戰的信心,這也體現著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今年政府工作,再次強調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即將召開的2023年全國兩會,相信代表委員將就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更多方案,讓民營企業放心大膽敢闖敢拼。(完)

【編輯:张丽欣】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