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江到香江:六十年供水保障路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3月31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明臻)當時間回溯至上世紀60年代,為解香港同胞之渴,上萬名珠三角兒女肩挑背扛、開山劈嶺、鑿洞架橋,短短一年建成一條83公里的“供水生命”,創造現代水利史上的傳奇——東江深圳—香港供水工程。 東江對港輸水路線。圖源:香港水務署 累計供水超300億立方米的背後,是中國水利現代化進程的生動縮影。 “東江水”跨越廣東東莞和深圳,水源取自東江,是國家為香港供水的大型調水工程。至今,東江水滿足香港約80%的淡水需求,滋養700多萬香港同胞。 1963年的香港,百年一遇的水荒,四日一供的“制水令”,全港水庫存水量一度只夠市民使用43天。危難之際,國家決定興建東深供水工程,指示“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證香港同胞渡過難關。” 1964年,上萬名建設者克服自然條件限制、技術與工程難題、經濟和物資匱乏等困難,以血肉之軀僅用一年時間,在東莞橋頭鎮與深圳水庫之間“架起”長達83公里的對港供水生命線;6座攔河壩、8級抽水泵站、17座大型閘門拔地而起。 1965年3月1日,東江水奔騰入港,香港自此告別缺水歷史。東江水也成為香港經濟騰飛的重要保障。 歷經三次擴建、一次改造,60 年來的創新迭代,東江水供水能力提升至建設初期的30多倍。工程建有覆蓋“天、地、水”多模態、多維度的感知體系。 為保護水質,東江上遊河源等地放棄上千億經濟項目;多市實行水源生態涵養;封山育林,沿線各地建上百座污水處理廠和截排工程。1991年至今,廣東省先後出台系列水質保護法規,確保東深供水水質合格。 去年1月30日,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通水,引西江之水解決大灣區東部城市群缺水難題,並可為香港提供應急備用水源,對港供水又增添一道“保險”。 當前,國家提出加快構建“五縱五橫”水資源配置骨幹網,東深供水工程作為“五縱五橫”骨架的重要“一橫”,肩負著保障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的新使命。 除了老一輩市民,香港青少年對這項偉大工程了解並不深。 今年,香港各界舉辦紀念東深供水工程60周年系列活動:包括東江水供港60周年紀念展覽31日起一連四日舉行、東江水專題小學講座、東江水供港探索之旅中學生內地考察團、“識水思源”國家水利建設暨文化科技參訪團、“舞動水滴展”大型藝術展覽、以及國際水務領袖高峰論壇等,都已經或未來將要舉辦。 這條“生命線”是內地與香港血脈相連的象征,始終飽含粵港兩地同根同源的赤子深情,守護東方之珠的繁榮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完) 【編輯:馬華】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