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館:用藝術講述古蹟的新故事香港新聞網12月14日電 香港表演場地緊張,隱藏在城中的各式古蹟正在成為藝術的新舞台。藝術家與策劃人用創意突破限制,用藝術講述古蹟的新故事。 位於香港中環荷李活道的大館,其中包含三大法定古蹟,包括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2018年5月經由修復、活化後開始對外開放。對普通的參觀者來說,大館是打卡勝地,古樸的石牆外緊貼着摩登的中環,是屬於香港的獨特風景。 大館表演藝術製作人林晨 圖源:文匯報 在大館表演藝術製作人林晨看來,這裏的獨特空間與歷史背景為藝術帶來新的可能,以現在正在舉行的“大館操場音樂節:弦內之音”為例,就將監獄操場化身古典樂舞台。此中的策劃,如何呼應環境、彌補聲效、控制聲浪、擴展體驗……處處是門道。舊時,這裏也許是禁制與蕭瑟之地;現在,則要在樂聲光影中,講述新的故事。 大館在監獄操場搭建舞台,帶來塢廸.琳珀《柏林之夜》音樂會。攝影:Visual Voices 在林晨眼中,大館的兩個戶外空間——檢閱廣場與監獄操場,有着截然不同的氣質。前者熱鬧又人來人往,馬戲節目放在這裏就正適合;後者則沉靜鬆弛,夜晚時分造訪,如同進入另一洞天。在這樣一個空間中策劃音樂節,似乎是最自然不過。古典樂聲混着月光在樹梢中流淌而過,帶來都市腹地中難得的寧靜怡然,一抬頭,牆外高樓映照着城市的璀璨燈火,卻是夢醒時分。
節目策劃既然要呼應大館的古蹟特色,“古今交融”自然是其中一個切入點。林晨說樂團聚焦於古樂研究,所呈現的鑒古演奏對古樂的傳承及發展貢獻良多,也正呼應了大館保育活化的定位與使命。節目的設計理念,正展現在非傳統的場地中做藝術策劃如何為觀眾帶來微妙獨特的體驗。 林晨說,“我來大館以前的工作經歷中,做節目,藝術家可能在台上和你很遙遠,你認識作為藝術家的他,卻不認識他這個人。而現在,反正這裏也不是一個很正經的音樂廳,要專門搭一個台出來,也沒有非常完美的音效,反而讓我們很想帶出節目中『人』的感覺。” 在她看來,大館並非為了表演意圖而建設,策劃節目時如果仍用舊觀念,把音樂廳的演出“平移”過來,無異於緣木求魚。在此限制下,就要在節目的設計上更加花心思,要讓人看到我們做的東西,是不能搬到大會堂去做的,這是我們整個團隊的共識和心願。” 更重要的是,這同時也是一種示範,讓香港的藝術家們意識到非傳統場地的不同可能。創造性地利用場地,反而會激發藝術的靈感。 她舉例說道,日前在立方上演的《巴赫——光影與變奏》就是一次嘗試。鋼琴家張緯晴在此彈奏《哥德堡變奏曲》,如果直接呈現一個普通的獨奏會,這個空間的音效可能不能盡如人意,但請來燈光設計師陳一云合作,則將音樂會轉變成視聽融合的體驗之旅。 香港有很多戶外音樂節,西九的自由爵士音樂節、Clockenflap戶外音樂節,皆叫好叫座,但是聚焦在古典音樂的戶外音樂節仍是少見。她說,在歐洲,戶外演奏古典樂很普遍,香港則不多,“這讓我們覺得值得做,很想讓觀眾感受到古典音樂不是只有那種環境(音樂廳)中才能聽,在戶外更加放鬆。” (完) 【編輯:王軼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