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首場記招|國家發改委:有人認為中國要搞自給自足,這是誤解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10月17日電 央視網消息:10月17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首場記者招待會,邀請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叢亮,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京東介紹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新華社圖片) 彭博新聞社提問:中國政府如何減少對鐵礦石、原油、天然氣、大豆等外國進口資源的依賴,以實現更加自給自足的經濟? 趙辰昕說,這個問題涉及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理解和認識問題。黨中央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以來,外界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認識、理解誤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的變化,特別是我國經濟比較優勢的變化,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對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 他說,國內外有一些聲音認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意味著中國要在對外開放上大幅收縮,甚至要搞自給自足,這種理解是錯誤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是不可逆轉的,任何國家都無法關起門來搞建設,中國也早已同世界經濟、國際體系深度融合,我們同全球很多國家的產業關聯和相互依賴程度都比較高,內外需市場本身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積極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促進市場經濟建設、豐富市場供給、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全面提升綜合國力創造了條件,有力改善了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也促進了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質量提升。 趙辰昕表示,一段時間以來,經濟全球化遭遇了逆風逆流,一些國家想實行脫鉤斷鏈,構築“小院高墻”。但我們認為,世界絕不會退回到相互封閉、彼此分割的狀態,開放合作仍是歷史潮流,互利共贏仍是人心所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世界經濟也是一片大海,世界上的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我們將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決不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我們將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推動全球化向包容、普惠、共贏方向發展;將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國內國際循環順暢聯通。 【編輯:石欢欢】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