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團

財政預算案|盤點港府或出台十大政策 你最關心哪一項?

分享到:
2024-02-27 14:02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2月27日電 政府將於明(28日)發表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涉及多個財政議題,而對於坊間大家較為關注的“今年會否再派消費券”、“公共服務的收費”、“每月舉辦煙花或無人機表演”等這些話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未有正面回應。小編整理出市民最熱議的十項政策,你最關心哪一項?

NO .1 消費券

金融界陳振英議員建議派發僅限夜間或假日使用的消費券,面額$2000,吸引市民外出消費,刺激飲食業及零售業。

另外,立法會議員鄧家彪亦提倡推出“日夜繽紛消費券”,港人需要先在本地商戶消費滿指定金額,政府再按比例派發消費券供下次使用。例如消費滿500元對應派發500元消費券。

NO .2 樓市減辣

根據《施政報告2023》,李家超曾推出3招減辣,包括把額外印花稅的適用年期由3年縮短至2年、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的稅率減半,由15%減至7.5%、及為外來人才的置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徵”。

市場預期《財政預算案》會再度減辣甚至撤辣,以刺激市民入市,穩住樓市,包括調整印花稅或現有貸款政策。至於謝偉銓議員提出可以考慮推出低息貸款、“漸進式按揭”及“寓租於供”等措施,幫助基層或青年置業。

NO.3 每月辦維港煙花匯演

由2024年3月6日起,西安市和青島市將加入個人遊計劃,當地居民可以申請個人遊簽注訪港。為吸引更多旅客刺激經濟,消息指財政預算案將在旅遊相關措施中,提出每月在維港上空上演煙花匯演或無人機表演,同時會更新“幻彩詠香江”內容,並擬在海濱加入餐飲設施等。政府希望表演項目可因應節日或季節變動,增加遊客訪港意欲及新鮮感,預料涉及數億元開支。

NO.4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

工聯會倡把疫情期間的“臨時特別措施”恆常化,即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門檻從400元調低至200元,補貼上限由300元提升至400元,以減輕公共交通開支較高的市民的經濟負擔。

NO.5 兒童醫療券

針對青年發展及鼓勵生育方面,減低家庭的醫療負擔,梁毓偉議員建議動用2億元為0-3歲兒童提供每年1000元的“兒童醫療券”,及以累進形式提供子女免稅額及新增子女教育免稅額等。

NO.6 長者醫療

長者福利是市民關注焦點之一,工聯會建議額外發放一個月高齡津貼和長者生活津貼。另外,為了釋放銀髮勞動力,建議調高申請“長生津”入息限額。

政府於2月19日公佈了“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合作的醫療機構,其中包括2所鄰近深港口岸的牙科專業服務機構,以便利香港或深圳的長者享用服務。工聯會則提出增設每年不少於2,000元的長者牙科券,而非單使用醫療券享用牙科服務。

NO.7 持續進修基金增至$40,000

為鼓勵並加強本地僱員培訓,立法會議員梁子穎建議提高持續進修基金資助金額至$40,000。同時擴大資助的適用範圍,例如將基金涵蓋至學員考試費用。

NO.8  青年置業

工聯會建議推出“青年未來居屋計劃”,向合資格的青年(18-35歲)預先出售居屋樓花,選址將集中在香港未來三大發展區:北部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將軍澳137區。在單位建成後,青年可獲得優先認購資格,成功認購並獲編配單位的青年可配合以下建議的“未來房屋基金”作首期。

另一方面配合增加青年居屋的供應量,工聯會建議三個新發展區公私營房屋比例為7:3,三成私營房屋用地一半用作興建私人參建居屋,建議定價為巿價65折。三大發展區提供總數約27萬個居屋,可預留一定比例單位讓青年優先申請,助青年“上車”。同時推出“青年首次置業貸款計劃”,以低息優惠幫助35歲或以下的青年置業;1千萬元以下物業更可提供免息貸款,以減低青年首次置業時的負擔。

NO.9 居屋抽籤制度

房委會會為“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及“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預留一定單位配額,指定家庭類別的中籤機會較高。謝偉銓議員建議改革居屋等資助出售房屋的分配機制及抽籤制度,包括提高多次抽籤失利的申請人的中籤機會,或研究引入認購權或輪候制度,讓所有合資格人士都看得見“上車”的希望。

NO.10 公務員加薪

G19早前與陳茂波會面就預算案表達意見,當中提到認為政府應先節流,再開源,首先是要檢討及精簡政府現有編制和程序。考慮到近年公務員流失率高,減職會造成較大反彈,明年加薪幅度或較溫和。  (完)

【編輯:錢林霞】

視頻

更 多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