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團

香江觀察 |中國航天科技中的“香港元素”

分享到:
2023-12-01 10:08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2月1日電(文/一林)為期四天的國家載人航天工作代表團訪港今日落下帷幕。自11月28日代表團抵港後,激起了香港市民的熱烈回響,包括航天員劉伯明、王亞平、陳冬、張陸在內的航天代表團成員與香港航迷們互動,去香港高校校園訪問交流,共同探索宇宙奧秘,一起分享航天故事,在香港掀起一股航天科技潮。香港特區政府在過去幾年大力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當中已投放逾1,000億港元,為航天科技產業帶來強而有力的支持。那麼,在中國航天事業中,有哪些引以為傲的“香港元素”?

人才

北京時間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載的“祝融號”火星車於(格林尼治標準時間5月14日23:18) 成功登陸火星,這是中國第一次成功的火星著陸任務,也讓中國成為繼美國後第二個成功派出探測器登陸火星的國家。

這其中就有香港科學家的貢獻——

容啟亮是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任職於香港理工大學多年,他在航天事業中最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精密機械、深度太空探索,自2013年起就參與中國多個太空探索任務的儀器開發;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容啟亮談起參與國家深空探測任務時滿滿自豪。(香港中通社 許其皓攝)

王婧雨畢業於香港大學的工業工程專業,2018年入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總體設計部。2020年9月她作為試驗隊隊員,參與了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任務;

李龍自2016年從香港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畢業之後,便加入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承擔并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重點研究計劃預研課題項目以及國家變革性技術等多個項目;

吳波是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十年參與了多個國家航天探測任務,包括協助選取太空船著陸點的創新三維地形測繪和智慧地貌分析技術等……

在港府政策的推動下,香港在航天事業的人才培養步伐加快。政府持續在學校推動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教育,資助中小學舉辦與資訊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亦透過“創科實習計劃”資助大學為其修讀STEM課程的學生安排短期實習,香港還有多間大學近年來都推出了航天或者相關的專業課程,培育創科的生力軍;香港還參與了選拔載荷專家等。此外,為了吸引更多傑出的國際科研人才來香港工作和發展,港府在2021年6月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壯大本地的創科人才庫。

合作

香港理工大學是參與中國航天事業最多的香港高校。

早在2013年,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容啟亮就率領其團隊研發的“相機指向系統”隨嫦娥三號在月球正面軟著陸,這是國家探月工程首次采用香港研發和製造的精密航天儀器;2019年,這款相機指向機構再次隨嫦娥四號昇空,見證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2020年底,由容啟亮和他的科研團隊最新研發的“表取采樣執行裝置”,成功協助“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月壤標;2020年發射的“天問一號”搭載於火星探測系統上的儀器“落火狀態監視相機”也是由他的團隊牽頭研發。火星相機相當於探測器的‘眼睛’,容啟亮和他的團隊不負期望。

天問一號

香港理工大學還有另一支由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波教授率領的團隊,過去十年參與了多個國家航天探測任務,包括協助選取太空船著陸點的創新三維地形測繪和智慧地貌分析技術等。

“香港科技界有能力在國家太空探索及科研發展上擔當重要角色。”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介紹,香港理工大學將不遺餘力培養更多香港青年科研工作者,鼓勵他們不斷創新、勇敢追夢,成為點亮國家航天事業道路上的熠熠星光。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董捷在與容啟亮教授和吳波教授團隊的長期合作中,深刻感受到他們面對工程任務挑戰,始終堅持技術探索和創新的態度。“我們接觸了大量年輕的香港本地優秀學生,他們滿懷激情,熱愛科研,全力投入,為國家重大工程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董捷說。

港府對香港高校的航天發展也寄予厚望,特區政府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支持各科技範疇的研究及發展,包括很多領域比如電子學、材料科學等等都與航天科技產業息息相關;并提供研究經費,鼓勵本港大學的學者進行高質素的科學研究,支持香港在航天技術方面培養學術研究人才。

發展

事實上,香港是全球發展航天科技產業最具優勢的地區之一。香港兼具零關稅、法制健全、法治基礎穩固及企業管治優良等有利條件。此外,特區政府在過去幾年亦大力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當中已投放逾1,000億港元,為航天科技產業帶來強而有力的支持。

香港航天科技集團已於2021年5月啟動香港衛星製造中心、香港測運控中心、香港衛星應用和數據中心、香港總裝測試中心的總體建設規劃,致力構建以香港為基礎的商業航天產業生態鏈。2022年內將投產製造第一批業務衛星,為“香港製造”衛星邁出重要的一步。該集團并計劃於2023至2027年分期建設全球大型衛星總裝集成與超精密製造中心,佔地250萬平方英尺,以實踐衛星製造二期,預期年產製造十噸以下航天器及1,500顆衛星的規模化生產,并構建年產200種超精密衛星零部件或元器件生態鏈。集團現時有兩大戰略合作夥伴,包括長城工業及中科院的雲計算團隊。

2021年,香港發射了自己的第一顆衛星——金紫荊一號01星及02星。

2023年7月25日,香港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ASPACE香港衛星製造中心在將軍澳科學園開幕。該中心是香港首家衛星製造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衛星智能製造工廠之一,未來的衛星研發、製造、測試、測運控、金紫荊星鏈及數據應用等業務板塊今後將陸續投入運營,ASPACE將為全球客戶提供衛星載荷設計、製造、測試和驗證、衛星發射、運行控制、衛星數據應用。

從現有的資料來看,香港在航天科技領域的開拓與發展處於起步階段,還有很大空間。從國家政策來看,國務院《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提到,要加強衛星公益服務和商業應用;從區域發展來看,大灣區的深圳已培養了衛星商業化應用的領軍企業,近年更推出一系列新措施,打造全球衛星應用產業創新高地;廣州南沙也在建設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產業園,以及民用自主研製固體火箭生產基地。一個航天航空產業群正在大灣區逐漸形成,作為灣區核心城市之一的香港在航天科技領域或將迎來更多的合作發展機會。(完)

【編輯:錢林霞】

視頻

更 多
現場直擊!珠海航展有什麼?為何吸引這麼多外國人來看?
冬天的新疆太美了!讓新疆女生們告訴你哪些景點不能錯過
廣東潮汕英歌舞機器人火出圈!中國玩具已進入新階段
【通講壇】特朗普的俄烏“和平方案”能奏效嗎?
【你不知道的香港】香港郊外竟還有個隱世“老爺車博物館”?
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在深圳舉行
23秒答對全部20道題目!國安問答挑戰賽的冠軍居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