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視頻 ->通深度

她給香港故宮捐了946件文物

分享到:
2022-08-25 16:46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引入】香港收藏家 夢蝶軒主理人盧茵茵

  你賺的錢是有限的,你賺多少就是多少了,但是外面你可以買到的東西是無限的,這個時候你就要有一個優先順序,如果要有優先,我一定是文物優先的。

  【解說】古時,金器銀具是獨屬於貴族的奢侈品,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曾被精雕細琢的金钗钿合、鳳冠腰佩經過歷史的拋光,成為文物收藏家的鍾愛。

  盧茵茵很早就迷上了中國古代的金飾銀器,30多年間,她和丈夫朱偉基萬水千山走遍,從各地收集了逾900件中國古代金銀器珍品,它們分別來自歐亞草原、青藏高原及中原地區,展現了豐富多彩的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每一件都是精品,每一件都来之不易。

  【同期】香港收藏家 夢蝶軒主理人盧茵茵

  其中一件就是在高原的部分,是古西藏七到九世紀,相當於我們中國唐朝時候的一件騎射武士的一塊金片。它那個騎士,他整套的服裝,包括他的武器,他的頭飾,馬的飾物,你都可以看到,正因為它這麼完整,在藝術文化上代表了那段時間,很重要。當時我記得第一次看的時候,距離我買到它的時間有兩三年,當時有另外一位藏家已經買了它,去了美國。當時我見到它也覺得耿耿於懷,在兩三年後,多年的苦苦思念之下,(我)就在一個展覽會,一個古董展覽會裡的一個攤位裡見到它,當然我很開心,它的價格我想轉了幾手也相對高了很多,但那時候覺得已經失之交臂了一次,不想在這麼好的機會之下再失去它,所以就硬著頭皮買了它。 

  【解說】雖然自己對這些苦苦尋來的金銀器情有獨鍾,但在得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這一項目後,盧茵茵便当即決定將這一系列藏品全數捐出。於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擁有了自己的首批館藏——946件來自蝶夢軒捐贈的中國古代金銀器珍藏。

  【同期】香港收藏家 夢蝶軒主理人盧茵茵

  做決定就是那一剎那的,就說我決定了,第一我沒有掙扎,第二我沒有覺得有不舍得。

  我們第一次捐文物是捐給內地的中國絲綢博物館,這次第二次我們也希望有一個國家級,或者可以代表國家的一個機構,一個文化機構,一個博物館,可以做一個接收人。聽到故宮博物館在香港建立的時候,我們覺得會是一個機會,立刻就可以合作。故宮作為一個平台,它可以用這一批我們深愛的東西做得更好,作為一個博物館,它的功能就是要推廣文化,它有一個職責在,所以(捐給故宮)更加是一個很好的決定。

  【解說】香港故宮能成為這946件珍藏的“歸宿”,自稱文物“暫託人”的盧茵茵深感欣慰。童年時,因父親喜愛收藏古董,耳濡目染下,盧茵茵也逐漸為古董著迷。在她看來,收藏的快樂不是因為擁有,而是在收藏過程中,不斷探索其背後的歷史與文化。

  【同期】香港收藏家 夢蝶軒主理人盧茵茵

  我不會說“這是第一件,我一定要去到第100件才停止”,不是這樣的,你一直有個興趣,你就很自然地發展,在收藏的途中你就可以學習,到現在今時今日,你問我有幾多件金器,或者多少件銅器,或者多少件玉器,我數不過來的,我是用我的興趣和熱情來收藏的。

  我覺得我收一件東西,我是對它的歷史,對那個時候有興趣,為什麼唐朝的簪子是扁的,而宋朝就開始變立體,你可以研究當時人用的簪子它的形式,當時的人本身和物料本身,還有工匠本身,(他們都)有很多東西考慮。

  文物永遠都攜帶著歷史,你對中國的歷史有興趣的時候,你自然希望有一些實體的東西可以令你學習更多,而文物就是這個實體的東西,通過這些收藏,你可以學更多中國歷史,學更多有關的華夏文化。

  【解說】如今,盧茵茵依舊在從世界各地搜集令自己著迷的文物,一旦發現好的平台或機構,她也會將自己的珍藏慷慨相贈。正如她與丈夫二人的私人收藏堂號“夢蝶軒”所暗含的深意那般:收藏家不是藏品的歸屬,而是藏品千萬年歷史中的一個環節,自己的責任是為它們尋覓更好的歸屬。 

  【同期】香港收藏家 夢蝶軒主理人盧茵茵

  我們作為收藏家,你和這件被你收藏的物品的關係,這個關係就是虛同實,或者真同假,或者叫現實和夢境的關係,可以說(就像)莊周和蝴蝶的關係。莊周就說,究竟我是在蝴蝶的夢裡,還是蝴蝶進入了我的夢?就像我們和收藏品,我現在擁有它,但是當我離開人世的時候,我們變成了這個收藏品一個這麼長歷史中的一個環節,或者變成它(歷史裡)的一部分。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更加希望可以安排到,在我們這個環節完了的時候,它的下個環節是誰,下個環節現在來看就是故宮。收藏文物你的收獲就是這個,是歷史性的東西,是很長久的,和你收藏一些新的現代的藝術品的感受是很不同的。

  香港有很多收藏家會收藏不同類型的東西,其實也代表他們對文物有興趣,對中國歷史有興趣。我想香港的收藏家本身應該有一個社會責任,或者有一個使命,利用它們(文物)做一個教育也好,做一個文化的交流也好,大眾市民都可以去欣賞,在藝術性的方面,在美感的方面。他會知道了解,這個就是文化活動的教育。在長遠來說,讓他們了解中華文化,分享給他們,讓他們能在博物館看,看到了他們就會多一些了解和認知,讓自己和這些文物也好,藝術品也好,產生一個共鳴。

  記者 雷睿 張宏斌 香港報道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
【通講壇】特朗普與周受資會面,TikTok禁令會有轉機嗎?
在香港見到兩個“劉雯”?國際超模教你合影秘訣
香港六大部門反恐演習 現場控制“恐怖份子”!
李家超:習主席講話指明方向 政府將與社會一同奮發改革
李家超夫婦落區中環灣仔 與市民共同感受聖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