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香港應關注三中全會哪些信息?

分享到:
2024-07-16 10:2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從7月15日起起至7月18日,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重點討論“全面深化改革”,是繼2013年11月舉行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又一個以改革為主題的重要會議,國內外輿論高度關注。

此次會議備受關注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時下,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已不合時宜,中共二十大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概念;習近平總書記去年九月提出並深刻闡述了“新質生產力”的內涵;那麼,中國如何以此推進經濟轉型?人們普遍關注。其二,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多年保持30%以上,2023年中國GDP超過126萬億元人民幣,中國還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中國發展牽動全球。其三,按常規,這次全會在去年年底舉行,會期延遲至今,說明事關重大,準備充分,定有重大改革措施出台。

圖為人民大會堂外景。 圖源:新華網。

內地市場是香港的最大支撐,香港是內地聯通世界的通道,二十屆三中全會討論通過的改革開放新措施,對於香港來說非常重要。那麼,香港應關注三中全會哪些信息呢?筆者認為,至少應關注以下幾個重點。

關注點一:新質生產力

習總書記2023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 2024年1月31日,習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新質生產力有別於傳統生產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依靠創新驅動是其中關鍵,新質生產力代表一種生產力的躍遷,它是科技創新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二十屆三中全會將把“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作為重要議題。

“新質生產力”從理念到實踐,需要釐清重點,找准落點。具體來講,有三個重點值得關注:

一是提升傳統產業。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中國正在推進“人工智能+”,若“人工智能+製造業”取得進展,以中國製造業的巨大體量,帶來的效益是十分驚人的。

二是培育新興產業。去年,中國的“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出口增長29.9%,首次突破萬億大關,今年“新三樣”出口勢頭依然強勁。未來,中國還將在生物製造、商業航天、新材料、低空經濟等領域發力。這些新興產業的崛起,對於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都是持續而深遠的。

三是佈局未來產業。現在,中國正在佈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賽道,在這些新賽道上,中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處於同一起跑線,下一步,就看誰跑得更快更穩。

香港擁有不錯的科研條件,但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強,這兩年來,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特區政府在創科發展上發力,有一定起色,未來還會有更大突破。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與香港的創科發展之間有“共振點”。特區政府和業界應密切關注國家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佈局未來產業的新政策,特別是依託香港的科研優勢,主動參與“佈局未來產業”,與內地攜手搶佔“未來產業”新賽道。

關注點二:全國統一大市場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二十屆三中全會將聚焦這個關𨫡問題。

眾所周知,中國內地是一個“超大市場”;但“超大”不等於“超強”,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之間還有很多“堵點” “卡點”。構建統一大市場,就是要在全國範圍內建設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要素和資源市場統一、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市場監管公平統一,並規範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的大市場。構建統一大市場,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先行先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

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主題下,香港應重點關注以下三個關鍵詞:

一是“數據要素”。現在,數據已成為非常重要的生產要素。比如,商家依據數據分析的結果,為不同顧客“精准畫像”,並推送顧客喜歡的商品;廠家依據商家提供的數據進行生產,及時更新產品。數據要素改革涉及數據產權、數據定價機制、數據交易制度等,香港應配合國家戰略,參與數據要素建設。

二是“現代物流”。現代物流體系涉及到多式聯運、水運體系聯通、鐵路貨運網絡聯通、綜合貨運樞紐建設等,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當中的核心城市,香港還在打造國際航運中心、加快建設國際航空樞紐,這些都涉及到與內地航空、鐵路、船運之間的聯通。香港須密切關注國家現代物流建設,參與其中,把香港的物流網編織得更好。

三是“制度型開放”。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就是要透過制度創新,促進國內與國際市場更好聯通。香港作為“超級聯絡人”,熟悉國際市場,應發揮自己的優勢,助力“制度型開放”。

關注點三:金融改革

從會前釋放的信號分析,二十屆三中全會將涉及金融議題。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國家金融領域的任何改革,都與香港關聯度很高。筆者認為,金融領域應關注三個關鍵詞:

一是“金融定位”。金融涉及國家安全。時下,國際局勢動蕩不安,地緣衝突不斷,大國博弈表現出多種方式,有冷戰、有熱戰、有代理人戰爭,有科技戰、貿易戰、信息戰、金融戰。在這種背景下,金融業的發展必須在功能性和營利性之間取得平衡。預料三中全會將對金融業做出清晰定位,將功能性視為金融業的首要功能。

二是“耐心資本”。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及“耐心資本”。“耐心資本”簡而言之,就是投資者要有耐心,不圖“賺快錢”,要耐心地“賺慢錢”。以此為導向,預料今後國家將大力支持長線投資項目,比如,把“金融+綠色產業”“金融+新質生產力”“金融+國計民生項目”的規模做大,限制“金融投機”,防範金融風險。

三是“金融業准入”。現在,銀行、證券、保險業外資持股比例和業務範圍大幅度放開,已有多家外商控股券商在內地成立,首家外資獨資的人身保險公司、保險資管公司和期貨公司均已在內地落地,評級、支付等領域也允許外資進入。三中全會在“金融業准入”方面還會出台什麼措施?值得期待。

國家的“金融定位”,將使金融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穩壓器”;國家鼓勵“耐心資本”,將使金融成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金融業准入”的門檻降低,將促進資本市場互聯互通 。這些對香港金融業都會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以“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為例,香港在去年財政預算案中首次提出打造“國際綠色科技與金融中心”。截至2023年9月30日,獲香港證監會認可的ESG(環境、社會及管治)基金共有200多只,管理資產總值達1590億美元,在香港安排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額佔亞洲市場超過三分之一。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香港打造“國際綠色科技與金融中心”可助力內地綠色科技企業出海,香港金融與內地產業會有越來越多的契合點。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2024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上的致辭中指出:“香港由治及興不是封閉孤立的,而是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背景下的由治及興。”

關注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找到這次會議與香港直接相關、或間接相關的信息,及時領悟,提前預判,率先謀劃,盡早行動,就能在許多領域捷足先登,搶佔發展先機,增強“興”的動能。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譚暢】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