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楊莉珊:放暑假啦!青年交流團如何做得更好?

分享到:
2024-06-21 20:50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來到6月底,香港大中小學都陸續完成上一學年的教學,準備迎接7月份的悠長暑假,無論是內地或是海外交流團,都成為近幾年香港學生在暑假的熱門選擇之一,但如何做得更好,是一個值得不斷思考的問題。香港優質師友網絡(QMN)的“Grows Together職場有你”青年項目,這個暑假將如往年一樣,繼續帶領70多名來東九龍的高中生前往北京、天津參訪。

香港中通社圖片

古語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們深信青年透過交流可以全方位收穫。特區政府的看法相信與QMN一樣,因此更是每年耗費數以千萬計的公帑來支持學生外出交流,盼望可以擴展社會未來主人翁的眼界,增強他們的愛國情懷等種種好處。特別當2019年目睹大批青少年受誘導而參與到黑暴風波當中,特區政府在“由亂及治”後,越發加強對青年工作的支持,大量的青年交流項目湧現,卻出現了“重量不重質”的趨勢。

大量交流團到底能否讓學生從交流中有所收穫,有人對此持有懷疑態度,筆者卻以為關鍵在於要找出現有交流模式的不足之處。香港現存的青年交流工作最少存在四個問題,這些問題在大量內地交流團當中都可以見到。首先是交流形式單一,僅是走馬觀花看看博物館、城市面貌等淺層體驗,這樣的形式無法讓香港青年深入瞭解內地某城市的文化和社會環境,畢竟內地幅員廣闊,南北、東西的城市發展差異頗大。更甚的是,由於形式重視遊覽多於交流,一些重複參加不同交流團的“交流專業戶”開始出現,這些青年人貪圖可以用低廉價格去不同地方旅遊,忽視了交流的用途,這無形中讓其他青年失去了接觸內地的機會,造成資源浪費。

其次是雙向交流不平衡,目前的交流活動多集中讓香港青少年到內地體驗學習,而內地青少年到香港的交流機會相對較少。這種單向的交流模式不利於兩地青年的全面瞭解和互動。其三是缺乏長期跟蹤和評估機制,交流結束後,缺乏對效果的長期跟蹤和評估,這讓交流成果難以鞏固,也無法讓交流活動持續下去。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就是活動舉辦者往往對青少年缺乏深入了解,因此無法針對性地設計交流活動,提升交流效果。

“Grows Together職場有你”項目自成立以來已經舉辦過多次內地參訪團,在不斷總結經驗當中,我們發現活動形式最為重要,一定要結合當代青年的興趣點,設計富有創意和互動性的環節,如虛擬實境(VR)體驗、線上互動遊戲等新穎的活動形式,才可以吸引青年的興趣。缺乏興趣的交流項目就如拉牛上樹一般,往往招收成員都有困難。其次,也要考慮到青年有多元興趣,因此在主題設定上要鮮明突出,多元有序,才能吸引相應的群體,除了傳統的文化交流,還可以加入商業、科技、環保等領域的議題,使交流活動更加多元化。

第三,強化實踐體驗也是青年十分渴望的學習過程,如訪問創新科技企業、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等,讓青年親身感受內地的最新變化,效果十分明顯。再者,設立互訪專案促進雙向交流,使兩地青年有機會在對方城市生活和學習一段時間,加深相互理解和友誼,長遠也有助兩地青年更深刻理解國家的發展大局。

儘管在實際推行中發現個別問題,但我們十分認同青年交流可以為香港青年帶來課堂教育以外的重大收穫,通過不過發現問題並加以優化,香港與內地的青年交流活動可以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和創意,更好地促進兩地青年的相互瞭解、友誼與合作。





(本文作者楊莉珊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黎金良】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
【通講壇】特朗普與周受資會面,TikTok禁令會有轉機嗎?
在香港見到兩個“劉雯”?國際超模教你合影秘訣
香港六大部門反恐演習 現場控制“恐怖份子”!
李家超:習主席講話指明方向 政府將與社會一同奮發改革
李家超夫婦落區中環灣仔 與市民共同感受聖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