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屠海鳴:這一年,香港司局長的“有為”成色如何?再過兩個星期,第六屆特區政府履職就要滿兩年了。去年這個時候,筆者曾在媒體撰文《履職一年,為特區司局長們打打分》。轉眼之間,又是一年,香港司局長的履職成色如何呢? 記得2022年7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中,對第六屆特區政府履職提出4點希望。習主席特別強調:“要轉變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此後,打造“有為政府”成為行政長官李家超和新一屆特區政府的不懈追求。 記得今年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參加全國兩會政協港澳聯組會議討論時,重溫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丁副總理着重指出,香港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盡快完成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立法,這是全香港社會的強烈共識和迫切願望,是人心所向,民之所盼,是保障安全繁榮之法、保障長治久安之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立法是這一年的重要“功課”。 記得今年4月15日,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香港特區2024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致辭中,再次學習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夏主任針對香港由治及興提出“五個需要”的希望時講到:“今日之中國已非昨日之中國,今日之世界亦非昨日之世界。大家要主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變局中打開香港發展的新天地。”給人以醍醐灌頂之感,令香港各界產生強烈共鳴。 對照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進行檢視,香港特區政府的司局長“有為”成色如何呢? 從國安條例立法看擔當 這一年,香港特區完成了一件多年想做而沒有做成的大事:制定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於今年3月23日生效。至此,香港國安法和香港國安條例共同構築起來維護國家安全的防線。 完成國安條例立法,對於“一國兩制”的香港實踐而言,具有里程碑意義。茲事體大,不僅中央滿意,香港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也滿意。商界領袖李澤鉅等都曾公開表示,國安條例立法有利社會穩定,令香港的營商環境更好。 國安條例立法的準備工作早在一年前已啓動,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定由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和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牽頭負責此事。 一年多來, 李家超親歷親為,他和林定國、鄧炳強帶領政府團隊,夜以繼日地工作。他們參考外國普通法地區的維護國家安全法律,梳理分析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薄弱環節,廣泛徵詢法律專家意見,反復討論條款的細節問題,最終拿出了一個高質量的國安條例咨詢案。在今年2月份的公眾咨詢中,特區政府收到1.3萬份意見,98.6%表示支持和提供正面意見。由此可見,市民對咨詢案滿意度很高。 今年3月,國安條例草案送立法會審議期間,林定國、鄧炳強帶領立法班子駐紮在立法會,通宵達旦地工作,及時修改有關條款,最終收到議員1000余條意見,形成了91個修正案。政府團隊為推動條例立法積極作為,勞苦功高,值得點贊! 從重塑區議會看作為 這一年,香港對區議會進行了重塑。基本法97條提及“非政權區域組織”,職能是咨詢和服務,並沒有提及“區議會”,但過往數年,區議會野蠻生長,成為“亂港平台”。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2019年區議會選舉時黑暴肆虐,亂象紛呈,當時有很多參選者“不需要政綱、不需要講求理念、不需要地區服務經驗”,只要喊幾句反中亂港的口號便可以當選。他們當選後,沒有真心實意服務社會,純粹把區議會變成一個反中亂港的政治平台,這些場景市民仍然歷歷在目。 去年5月,行政長官李家超公佈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9月,李家超委任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出任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簡稱“資審會”)主席,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為資審會官守成員。 陳國基、曾國衛、鄧炳強、麥美娟以對香港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嚴格把關,“聽其言,觀其行”,確保所有候選人都符合“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要求。臨近“1210”選舉日的一個月,麥美娟每日帶領工作人員落區宣傳,“掃街”發送宣傳資料,呼籲市民投票。政府官員如此“下深水”“接地氣”,更令不少市民驚嘆。 如今,新一屆區議會履職已經半年有餘,成為下情上達、上情下達的“橋梁”、成為特區政府的幫手,履職效果不錯。特區政府官員為區選做出的辛苦努力得到了回報。 從拼經濟謀發展看能力 這一年,在外圍環境並不理想,但香港拼經濟、謀發展的成績單還不錯。今年一季度香港經濟增長2.7%,連續5個季度保持增長。這意味著香港經濟全面復蘇。 能有如此效果,作為“操盤手”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勞苦功高。陳茂波財經經驗豐富,工作作風務實,注重基層調研。疫後重振經濟從哪裡下手?陳茂波認為,短期:香港要穩住信心,減少外圍因素對市場的負面影響,因此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宣佈香港樓市全面“撤辣”;中期:要“三搶”:搶企業、搶人才和搶資金;遠期: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這一年,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同副司長黃偉倫、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等人,不遺餘力“跑國外”“跑內地”。 香港“搶人才”計劃實施至今,已有14萬人才獲批來港;“搶企業”計劃實施至今年5月,已有50間重點企業來港,合共投資超過400億港元,創造超過1.3萬個就業機會;“謀發展”同樣有起色,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6月13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中小企業是香港很大的支柱,它們可以拿到的最多是700萬港幣的專項基金,來過渡市場挑戰和資金難關。 從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看作風 這一年,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步子明顯加快。特區政府的司局長“跑內地”已成為常態。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帶隊進京,拜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國家部委,就香港發展所需要中央支持的事宜進行彙報溝通,他還多次到上海、廣東等省市,為香港與內地的合作鋪路搭橋。 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葉文娟和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分別帶隊,參加國家事務研修班培訓,並到內地多個省份考察學習,令政府政治委任官員和公務員隊伍高層加深對國家重要政策和未來發展戰略的瞭解,以助他們制訂和落實政策措施,推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極力推動香港與內地的中小學建立“姊妹學校”,並到訪多所內地高校,探尋大學之間的合作路徑。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一篇大文章,從短期看,融入越快,香港受益越大,這包括中央出台一系列惠港政策,拆除了香港與內地之間的各種“籬笆”;從中長期看,香港與內地的人心相通,有利於香港搭乘國家發展快車,對香港益處更大。李家超和政府團隊深諳“融入”的重大意義,以時不我待的作風推進“融入”,是這一年的亮點。 從頻繁的盛事活動看創新 這一年,香港的盛事活動堪稱亮點。日前,李家超公佈今年全年盛事加碼超過210項,增幅超過四成。全年盛事預計吸引約170萬人次旅客參與,為香港帶來約72億港元的消費額,經濟增加價值約43億港元。 成事在後,謀事在先。為謀劃“盛事經濟”,李家超和司局長們絞盡腦汁,如何從“引客來”到“留客在”、從“網紅”到“長紅”?政府團隊廢寢忘食地實地調研、夜以繼日地外出考察。 如今,盛事經濟活動已有起色,政府“搭台”及“導演”,業界和企業“唱戲”,尋找商機,為旅客提供更多、更新、更多元化的旅遊體驗,隨著一個個活動的舉行,香港“時時有驚喜、無處不旅遊”正從理念變為現實。 如果說在第六屆特區政府履職的第一年,還有個別政府高官找不到感覺,“下深水”不夠。在第二年,司局長們整體上已進入角色,以“有為政府”的定位爭做“有為官員”,大多數司局長都在不懈努力。應該說,這一年,司局長“有為”的成色開始足了。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張明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