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屠海鳴:從夏寶龍澳門講話看“香港治理”前日(5月19日),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結束在澳門為期七天的考察調研。這是繼2月份對香港進行七天考察調研後,夏寶龍今年對澳門進行考察調研。 在澳門調研期間,夏寶龍傳達了習主席、黨中央、中央政府對澳門發展的高度關心和重視,與行政長官賀一誠及特區立法、司法機構主要負責人會晤,會見了澳門中華總商會並與企業家代表座談,與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社團代表、社區人士代表等進行深入交流,深入社區、學校、醫院、工地、車間,聽民意,解民情,考察調研活動超過40場。 Now TV、TVB等本港主要媒體對夏寶龍的澳門調研行進行了全方位的密集報道,令香港社會及時瞭解到夏寶龍的調研重點;中央對澳門的鼓勵,也透過媒體及時傳遞給香港市民,給香港注入信心。 圖為夏寶龍考察澳門新街坊項目。 5月14日下午,夏寶龍在與澳門企業家代表座談時指出,澳門擁有“六大優勢”:“一國兩制”的最大制度優勢、充足的發展空間優勢、國際化程度高的營商環境優勢、實力雄厚的經濟基礎優勢、中西文化薈萃的人文優勢、愛國愛澳的傳統情感優勢。工商界應在四個方面多作貢獻:在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上多作貢獻,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上多作貢獻,在提升澳門國際影響力上多作貢獻,在弘揚愛國愛澳優良傳統上多作貢獻。大家齊心協力把澳門國際大都市的“金名片”擦得更亮。 香港和澳門同為祖國的“掌上明珠”,同樣處於粵港澳大灣區,同樣實行“一國兩制”,同樣是國家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和“聯絡人”,從夏寶龍調研澳門的講話中可以悟出“香港治理”之道。 愛國底色越濃,發展空間越大 夏寶龍講到澳門“具有‘一國兩制’的最大制度優勢”時強調:“澳門既保留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又能夠分享內地的廣闊市場和發展機遇,獲得國家的鼎力支持。”在闡述“具有充足的發展空間優勢”時強調,在中央的支持下,“澳門已經不再是『小澳門』,發展空間已經增至回歸時的十倍多。”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澳門是個小地方”,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回歸25年來,澳門“長大”了十多倍! 澳門回歸時,只有21.45平方公里,中央多次批准澳門填海造地,並划定陸地邊界,澳門的陸地面積增至33.3平方公里;2015年,中央將澳門的海域面積明確為85平方公里;2021年中央正式把106.46平方公里的橫琴島作為粵澳深度合作區,粵澳雙方實行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管理體制,使澳門的發展空間擴大到224.76平方公里。由此可見,“國家力量”支撐著“澳門成長”。 澳門特區回歸後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於2009年率先履行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憲制責任,制定澳門維護國家安全法;2018年設立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的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回歸以來,澳門也從未出現挑戰基本法和國家安全的情況。澳門維護國家安全的機制系統完備,社會穩定,愛國愛澳氛圍濃厚,贏得了中央的高度信任。事實證明:愛國底色越濃,發展空間越大。 與澳門相比,香港回歸以來的情況更為複雜,但“一國兩制”的香港實踐同樣印證了“愛國底色”與“發展空間”之間的邏輯關係。 香港市民至今仍對李嘉誠先生“半小時拿出29億救市”的故事記憶猶新。1984年,中英兩國談判後,香港1997年回歸祖國已成定局,一些外國資本撤離香港。1985年,有人拋售香港電燈公司股份,為了穩住大局,李嘉誠先生半個小時拿出了29億元,收購了香港電燈34%的股份,成為港燈公司的控股股東。要知道,在1985年的29億港元,是何等大的數字啊! 李嘉誠先生當機立斷,是基於對“一國兩制”的堅定信念,對國家、對香港的前途看好;此後,李嘉誠家族持續投資內地和香港,長實系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 夏寶龍的講話、李嘉誠先生“半小時拿出29億救市”故事均啓示人們,守好“一國”之本,是港澳兩顆“明珠”擴大發展空間的前提和基礎。 應變求變越主動,發展變化越明顯 夏寶龍在講話中,對澳門的發展成就給予充分肯定,勉勵澳門各界繼續努力。澳門特區政府去年公佈首個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明確“1+4”產業發展方向,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能。過去,澳門博彩業一業獨大,曾佔澳門GDP約63%,而去年博彩業佔澳門GDP的比例降為36.2%。另外,澳門有兩個數據值得注意:一是2023年GDP增長高達80.5%;二是今年一季度有887.5萬人次旅客到澳門旅遊。 習主席曾經親切的稱贊澳門“小桌子上能唱大戲”。澳門經濟規模不大,但發展舉措實、發展速度快,展現出發展轉型的靈活“身段”,這得益於澳門及早識變、應變、求變。 現在,香港同樣面臨識變、應變、求變的問題。在4月15日舉行的香港特區2024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上,夏寶龍曾語重心長地說:“時代在變,內地在變,整個市場結構、消費模式等都在改變。今日之中國已非昨日之中國,今日之世界亦非昨日之世界。大家要主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變局中打開香港發展的新天地。” 夏寶龍此次調研澳門期間,深入調研澳門的醫療衞生、大健康、高新技術、教育和青年等機構和產業,並專程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瞭解深合區實現第一階段目標任務的工作,對澳門的產業發展進行了全方位、各領域的瞭解,並點贊澳門“1+4”產業。 夏寶龍的肯定啓示人們,香港不能抱殘守缺、坐等花開,必須積極求變。去年以來,行政長官李家超及特區政府主動作為,“搶企業”、“搶人才”、出訪東南亞和中東講好“香港故事”,已經初見成效,現在香港各界都應該“動”起來,特別是工商界要為推動香港經濟轉型多做貢獻。 國際聯繫越廣泛,中央支持越有力 夏寶龍在講話中強調,澳門“具有國際化程度高的營商環境優勢”,並指出:“澳門與葡語國家聯繫緊密,是中國與葡語國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澳門與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定的經貿關係,是190多個國際組織和機構的成員,獲得145個國家和地區的免簽或落地簽待遇。澳門營商環境不斷改善提升,保持單獨關稅區和自由港地位,實施簡單低稅制,是全球企業所得稅最低的地區之一,是世界貿易組織認定的全球最開放的貿易和投資經濟體之一。 澳門的這些優勢,澳門社會十分看重,中央也十分看重。在澳門設立的中葡論壇是我國目前唯一以語言為紐帶的多邊合作機制,已覆蓋所有葡語國家,設立以來中國與葡語國家貿易增長約20倍。今年4月,中葡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在澳門舉行,近700位來自中國內地、9個葡語國家和港澳地區的代表出席,簽署了《經貿合作行動綱領(2024-2027)》。 從夏寶龍的講話和此次調研可以看出,澳門的國際聯繫越廣泛,中央越重視、支持越有力。 夏寶龍對澳門國際聯繫十分看重啓示我們,香港應在當好“超級聯絡人”上繼續努力。夏寶龍今年2月份在香港調研時,同樣希望香港拓展國際聯繫平台,既改善外圍環境,又為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力量。香港在國際聯繫上遇到困難,中央都會全力幫助解決。 香港和澳門的具體情況雖然不同,但同樣實行“一國兩制”,治理原理相同。夏寶龍在澳門調研的講話對香港治理具有啓迪和借鑒意義,值得香港社會深入思考。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譚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