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屠海鳴:23條立法 當下時機最佳行政長官李家超上周二(1月30日)宣布展開基本法23條立法的公眾諮詢後,立法會全體成員隨即發表聲明,全力支持23條立法;各主要政團和社團,以及工商、法律、傳媒、教育、文化等界別的代表團體及人士也迅速發聲,全力支持23條立法,不少團體和人士還表示,將協助特區政府做好對立法的宣傳解說,以保證立法順利完成。 可以預見,反中亂港分子對23條立法感到如芒在背、如鯁在喉,會發起新一輪污名化、妖魔化23條立法的攻勢。新華社周六(3日)以署名“港澳平”發表題為《為甚麼反中亂港分子如此害怕和阻撓23條立法》的文章,深刻揭露了其中緣由,“因為他們做賊心虛、心裏有鬼、甘心當狗,才千方百計阻撓23條立法。” 為應對反中亂港勢力的攻擊,特區政府已作出安排,加大對市民、外國駐港領事館、外國商會的解說工作,同時,由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親任隊長的“應變反駁隊”也投入工作,隨時應對各種謠言和惡意解讀。 總體來看,圍繞23條立法會出現一些雜音,但這些雜音不足以影響立法進程,縱觀回歸祖國以來26年多,現在是23條立法的最佳時期。 (香港中通社圖片) 立會力挺 立法通道亮“綠燈” 在1月25日的“立法會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上,有議員要求特區政府盡快開啟基本法第23條的諮詢和立法工作。上周二立法公眾諮詢正式啟動後,立法會全體議員聲明全力支持。主席梁君彥表示,23條立法是為了更好地保障香港特區居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會按照自身要求制定法律,23條立法與國際做法是一致的。“立法會會好好履行憲制責任,全力進行審議工作,並協助特區政府完善立法建議。” 立法會有如此堅定立場,得益於“愛國者治港”原則得到全面落實,本屆立法會全部由愛國者組成。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曾對“愛國者治港”提出“五個善於”和“五有”的要求。即“善於在治港實踐中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困難;善於為民眾辦實事;善於團結方方面面的力量;善於履職盡責,勇挑重擔、積極作為”和“有情懷、有格局、有擔當、有本領、有作為”。 本屆立法會就任後,努力提升履職能力,在監督政府依法施政的同時,與政府良性互動溝通,支持政府破解社會治理、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有所作為。立法會支持23條立法,這為推進立法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各界共識明顯 更易凝聚合力 這些天來,本港各界紛紛發聲,表示積極支持23條立法。比如工商界的反響尤其熱烈,工聯會、經民聯、民建聯、新民黨、香港友好協進會、香港僑界社團聯會、香港地產建設商會、香港總商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香港工業總會、香港工商總會、香港中小企業聯合會、香港註冊承建商商會等社團組織,均聯署登報聲明、接受媒體採訪,或透過立法會發聲,支持盡快完成23條立法。這一切釋放出挺國安、挺法治、挺社會穩定、挺“一國兩制”的強烈訊號。 與2003年相比,香港各界“23條立法取態明顯變化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修例風波的慘痛教訓,令人們認識到23條立法不能再拖。2019年長達7個多月的“黑暴”警醒人們,如果香港在維護“一國”原則上不夠堅定、糾扯不清,必然引發社會矛盾和社會動亂;如果香港內耗不斷、動盪不安,投資者望而生畏,香港的“兩制”優勢也不復存在。“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一國”和“兩制”之間是辯證關係。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認識水平普遍提升,加之國安法實施後,“港獨”勢力土崩瓦解,為23條立法創造了良好的內部環境。 其二,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維護國家安全上“加力”。在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的大背景下,美英等國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更加嚴厲。以英國為例,英國議會2023年7月通過最新的《國家安全法案》,明顯擴張了警方權力,包括警方可以在無搜查令的情況下執行搜查,警方可以在沒有逮捕令下逮捕並羈押嫌疑人,最長可羈押14天;也明顯擴張了司法部門權力,包括國安案件可不公開審訊、英國政府可以根據國安法指控並逮捕外國公民;還明顯擴張了政府部門權力,包括可以對嫌犯實施禁止外出、禁用電子設備等強制處分。 其三,特區政府解說工作空前有力。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成立專隊負責立法解說工作。近日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等政府官員非常繁忙,積極向有關政團、界別、組織、機構廣泛開展解說工作,爭取各界更多了解和支持。 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的變化,令香港社會凝聚共識比以往更加容易、更有成效。 “國安損經濟”非事實 難蠱惑公眾 現在,香港經濟發展遇到一些暫時的困難,有人歸咎於“國安”,認為維護國安應該“降調”,以免嚇退投資者。23條立法啟動,還有人會以“吸引投資”、“維護香港國際城市地位”的理由,阻止立法進程。事實上,這些理由是站不住腳的。不妨先看兩件事情: 第一,香港投資推廣署總結2023年工作時指出,2023年協助382家企業來港,較2022年增加27%,共為香港帶來616億元投資。就來源地來看,這些企業來自45個經濟體,內地繼續是最大的來源市場,英國、美國、新加坡和澳洲分居第2至第5位。就行業分布而言,以金融財經、創新科技居多。由此可見,外資仍然青睞香港。 第二,香港美國商會最近公布最新會員調查顯示,有79%美企對香港法治“投信任票”,比起去年再增加6個百分點;亦有69%美企表示其業務並未受到香港國安法的負面影響。調查亦顯示,有65%受訪者認為香港金融服務監管環境相當透明,其中在香港特區政府政策全力支持下,財富管理、家族辦公室和綠色金融被認為是過去3年令香港增強競爭力的3大重要領域。 時下,香港股市、樓市下挫,與美元持續加息等外圍環境有直接關係;對外貿易的“成績單”不如預期,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恢復緩慢有直接關係。不考慮這些直接的經濟因素,每次遇到困難,不管“三七二十一”,統統甩鍋給“國安”,這既沒有分析問題的科學態度,也隱藏着不良居心。 中美關係緩和 干擾逐漸減弱 今年1月23日,陳國基在瑞士日內瓦出席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普遍定期審議工作組會議上發言時指出,香港在基本法保障下實施普通法制度,司法權亦獨立行使,香港司法機構廣受國際認同。香港既是高度市場化、開放和國際化的經濟體,亦堅守法治,集國際都會成功元素於一身。 陳國基是以中國代表團副團長的身份出席會議並發言的,他的發言得到了與會絕大多數國家的高度認可和支持,美英等國對香港司法制度和人權狀況的“抹黑”,並沒有掀起波瀾。 放眼當今世界格局和中美關係變化,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美西方仍會不斷“抹黑”香港的司法制度和人權狀況,但總體上會呈現減弱趨勢。原因有二:一是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香港實現由亂到治,他們在香港策動“顏色革命”的成功率極小,沒有必要再下賭注。二是中美關係總體緩和,世界多處戰火蔓延,還有幾個敏感地區正在聚集爆發衝突的風險,美國內部也出現矛盾,雖然2024年是選舉年,按慣例民主、共和兩黨都會透過打壓中國來吸引選票,但這更多是一種姿態,美國在很多方面還有求於中國,不會真的大動干戈。 綜上所述,現在是23條立法的最佳窗口期,香港社會應團結一心、全力以赴,盡快補上這一“歷史欠帳”,築牢香港長治久安的根基。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黃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