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新財政預算案應關注哪些重點

分享到:
2024-01-09 09:57 | 稿件來源:信報

【字號: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年祝詞中說“2024年的香港一定更勝從前”。要讓美好願景變為現實,離不了“錢袋子”的支撐。

時下,香港特區2024/2025財政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正在公眾諮詢,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主持的諮詢會已舉辦了多場,筆者以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身份,也曾有幸應邀參加“財爺”舉辦的首場諮詢會,就新一年的財政預算提出建議。

眾所周知,三年疫情期間,為紓解民困,政府庫房“收少出多”。2023年是香港經濟復常之年,經濟引擎啟動,用去財力不少。據“財爺”介紹,2023/2024財政年度特區政府綜合財政赤字預計逾1000億港元,比預測的570多億港元高。

陳茂波。香港中通社圖片

連年財政赤字,庫房已不充盈。如何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對於“財爺”來說,無異於一場大考。依筆者之見,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應加大對以下事項的支持。

引進人才,更要留住人才

去年,香港“搶人才”成效顯著。特區政府官員公布的最新數據是:截至2023年11月,各項吸納人才措施共收到逾20萬宗申請,超過12萬宗獲批。其中,高才通計劃已有超過4.7萬宗申請獲批。由此可見,香港對人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但令人遺憾的是,有部分獲批通行證的高端人才沒有來港就業定居;也有部分獲批通行證來港就業定居的高端人才,對是否長期在港就業定居,未有最終定奪。如何留住人才?已經是一個重要課題。

來港人才有兩個方面的訴求十分明顯:

其一,子女教育。A類(即收入250萬港元以上人群)和B類群體(即畢業滿五年且有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的)的子女大都尚未成年,他們來港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青睞香港的教育資源,為子女謀得一個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但從目前的情況看,進入香港優秀的學校仍然不易。

其二,就業創業。C類(即畢業在3年內)來港的重要原因,是看重香港國際化的環境,可以為人才成長提供廣闊的空間。但來港之後,如果找不到心儀的工作崗位,則“香港身份”對他們來說如同“雞肋”。同時,香港的房租很高,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

期待財政預算案聚焦各類人才的訴求,着眼於構建“引、育、用、留”的全鏈條,新一年在“留人才”上加力,爭取出台相關的支持政策。

突破束縛,吸引更多外來資金

“投資移民”是許多國家引資的慣常手法。特區政府不久前恢復“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入場”門檻為3000萬港元,是2015年暫停該計劃時的三倍,也遠較歐美等地高。但僅限於投資於股票、基金、債券等金融資產,不包括房地產等固定資產投資。

限定投資類別的初衷是很好的,但鑑於當前國際政經形勢的劇烈變化,以及香港低迷的房地產市場及股票市場,可考慮予以優化。比如,允許投資房地產,並降低投資門檻;允許申請人可自行決定投資於本港創科相關的企業、項目及基金。

從長遠來看,香港不僅要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還要打造“八大中心”,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4個傳統中心,以及國際創科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4個新興中心。“八大中心”建設需要投資。同時,香港建設北部都會區也需要大量資金。

期待財政預算案放寬投資範圍、降低投資門檻,吸引更多全球各地的中產以及專業人士來香港發展。

多辦國際盛事,提升香港影響力

去年,香港重回世界經濟舞台後,接連舉辦了一系列國際盛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11月份,香港金管局主辦第二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吸引了全球300位金融領袖滙聚香江;12月份,沙特未來投資倡議研究所(FIIInstitute)在香港舉辦首屆FIIPRIORITY亞洲峰會,吸引逾千嘉賓出席,以往,該研究所僅在紐約、倫敦舉辦這樣的峰會,這次在香港舉辦,令人們對香港刮目相看。

香港舉辦或吸引國際機構來港興辦大型國際盛事,對於提升香港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時下,香港發展的外部環境並不樂觀,美西方繼續抹黑香港,已對投資者信心造成負面影響。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透過更多國際盛事,把充滿活力、蘊藏潛力、更具魅力的香港展示給世界,有利於吸引投資者來港。

期待財政預算案加大對國際盛事、大型會議和展覽的支持力度。

續挺中小企業,激活創新主體

去年,香港經濟走出了2019年下半年以來的低谷,預計全年經濟增長3%左右,雖然增速不及內地預估的5%左右,但與發達經濟體普遍1%至2%的增速相比,仍是復甦較快的經濟體,實屬不易!這得益於行政長官李家超及特區政府按照“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相結合起來”的思路,主動作為,破題開局,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但香港去年經濟復常的速度仍低於預期。由於香港是一個外向型特點非常明顯的細小經濟體,外部因素對香港的影響很大。疫情過後,地緣政治衝突不斷,國際供應鏈受到衝擊,全球經濟整體復甦緩慢,內地進出口受到拖累,這些都對香港經濟、特別是對外貿易造成負面影響。如今,地區衝突還在加劇,比如,近來紅海航道受阻,許多往來於歐亞之間的貨船不得不繞道航行,增加了運輸成本,令中小企業不堪重負。

期待財政預算案繼續扶持中小企業。比如,寬減利得稅、寬減非住宅物業差餉、實施“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等,支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支持“跨境養老”,緩解本港壓力

香港老齡化程度愈來愈嚴重,據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推算,65歲及以上長者佔總人口比例將由2022年的20.8%,逐步上升至2028年的25.3%。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香港的老齡化程度遠超這一標準。

本港一項涉及兩千多名55歲以上居民的研究發現,近九成的人願意在大灣區的內地城市生活。主要原因是內地養老院的生活環境更好,生活空間更大,綠地多,空氣質量好,設施費用低。然而,他們也對內地醫療服務的費用、養老院缺乏日常支持以及家人探訪的交通不便表示擔憂。

去年5月,粵港兩地簽署了《關於共同推進粵港兩地養老合作的備忘錄》,旨在共同推進兩地養老服務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今年,政府在支持“跨境養老”方面應該有實質性的動作。

期待新的財政預算案在支持“跨境養老”上放大招。比如,增加購買院舍床位的數量,推進香港與廣東醫療支付系統的對接,繼續完善交通設施,等等。

改變思維方式,有效推廣香港

受美西方反華勢力鋪天蓋地的抹黑影響,外國民眾對香港的印象不斷受損。要改變這種情況需長久為功,也需要新的思維。

目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領導一個“推廣香港新優勢專責小組”,滙聚了香港各界代表性人士,研究推進在海內外的宣傳工作,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推廣香港優勢固然非常重要,吸引他們來香港也很重要。我們不僅需要像旅發局這樣的“旅遊宣傳”計劃,還需要針對外國年輕人的長遠計劃。目前特區政府各部門有不同的交流政策,例如民青局的“國際青年交流資助計劃”等,但大多是資助香港青年外出交流,並沒有大規模吸引外國青年來港交流的計劃。

期待財政預算案對長遠推廣香港給予支持。比如,設立一個“發現香港”基金,每年資助一定名額的外國青年,以“文化交流”的名義來港短期交流,並可到大灣區其他城市。這項工作不能求短期效果,而應着眼長遠。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全國港澳研究會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致詞中,對特區政府“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給予高度評價,體現出對李家超及特區政府的高度信任。

新的一年,市民期望一份務實貼地的財政預算案,為增進市民福祉提供新支持,為推動香港發展注入“興”動能。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孟宜君】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