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趙秀嫻:優化防災機制 齊心守護家園分享到:
![]() ![]() ![]() ![]() ![]() ![]() 繼超強颱風襲港後,香港再遇上世紀雨災來襲,面對連環極端天氣的挑戰,特區政府盡了最大程度的努力,尤其當局跨部門提早公佈連串應對颱風“蘇拉”襲港的措施,成功保護了市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如今風雨過後,政府當務之急是動員各界做好災後評估和善後工作,並汲取經驗全面優化預警及防災應急機制,為下一次的風雲變幻做好準備。 常說香港是福地,儘管偶爾因豪雨或颱風帶來水浸和山泥傾瀉,但基本上沒有甚麼巨大的天災,無怪乎普遍港人對自然災害的警覺性也相對低。不過,隨著氣候變化的威脅,加上經歷五年前颱風“山竹”的大混亂,特區政府近年在疏通渠道和斜坡維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此過去出現水浸和海水倒灌的重災區,今次的受災情況反而較以往有明顯改善。 事實證明,只要各界居安思危,為應對極端天氣做好周全準備,仍能把風險和損失減至最低。如今“蘇拉”和暴雨雖然過去,社區卻危機四伏,山泥傾瀉、塌樹、地塌等都隨時可能出現。特區政府一方面應由上而下,制定巡察和評估方案,另方面也應善用關愛隊網絡,由下而上地反饋社區實況,確保監察工程到位,並為受災街坊提供適時支援。 長遠而言,特區政府應利用科技提升預測天氣的能力,進一步優化防洪預報安排、加強與公共運輸機構的溝通、制定強降雨的應變方案等,以減少風險。隨著兩地緊密融合發展,當局也應跟內地部門盡快建立灣區合作應急機制,並加強汲取是次雨災中發現和遇到的問題,制定多種應急預案。 天災縱無情,惟只要特區政府和普羅市民都能未雨綢繆,臨危不亂,定可齊心守護好家園。 (本文作者為新界社團聯會副會長 趙秀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張琦】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