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屠海鳴:習開啟中國中亞新合作 釋放哪些訊號上周四至五(18至19日),在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陝西西安(古稱長安),首屆中國-中亞峰會隆重舉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吉爾吉斯總統扎帕羅夫(Sadyr Japarov)、塔吉克總統拉赫蒙(Emomali Rahmon)、土庫曼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Gurbanguly Berdimuhamedow)、烏茲別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Shavkat Mirziyoyev)進行會談。習近平主持首屆中國-中亞峰會,並發表主旨演講。 此次峰會提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6國共同簽署《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 習近平主持首屆中國-中亞峰會。新華社圖片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下,習近平主持首屆中國-中亞峰會,釋放了哪些重要訊號? 首屆峰會 打造命運共同體樣辦 習近平在峰會主旨演講中提出,建設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要做到4個堅持:1)堅持守望相助、2)堅持共同發展、3)堅持普遍安全、4)堅持世代友好;並提出8個方面的措施:1)加強機制建設、2)拓展經貿關係、3)深化互聯互通、4)擴大能源合作、5)推進綠色創新、6)提升發展能力、7)加強文明對話、8)維護地區和平。 “4個堅持”和“8個方面”涵蓋經濟、文化、科技、安全等諸多領域,這實質上是勾勒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中亞”版本之藍圖。 人類應該構建一個甚麼樣的世界?美國以冷戰思維謀劃世界,拉攏一些所謂“民主國家”,對抗所謂“專制國家”,不斷挑起矛盾,令世界變得動盪不安。習近平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則是以“和合理念”謀劃世界的未來,這個理念超越不同文明之間的界限,體現大視野、大格局、大境界。 “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至今,美西方並沒有認識到其巨大價值,但中亞國家愈來愈認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促進世界和平、增進人類福祉的正確選擇。中國與中亞5國的國情有別,但建交30多年來,互信互利,合作的領域愈來愈多、愈來愈廣、愈來愈深入,中亞5國與中國的貿易已從不足百億美元,發展到700億美元。中亞5國與中國攜手打擊“3股勢力”,促進各國和地區的安寧。 事實說明,凡事求同存異,就能找到最大公約數;遇到矛盾對話而不是對抗,就能化解分歧。總結經驗,拓展思路,面向未來,習近平提出“4個堅持”和“8個方面”的倡議,意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中亞版”,已從“大寫意”逐步變成“工筆畫”。多少年後,當我們回望歷史,會發現此次峰會開啟國與國合作的新模式,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樣本。 這對香港來說也有重要啟示,中國和中亞5國差異很大,都可成為“命運共同體”;香港與內地同屬於一個祖國,人同種、書同文,更應同呼吸、共命運,形成一個牢不可破的共同體。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可形成應對風險挑戰的強大力量,不懼未來可能出現的驚濤駭浪。 中國向西開放提速 港可抓機遇 習近平和5國元首會見記者時表示,將以共建“一帶一路”合作10周年為新起點,加快發展戰略對接,推動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擴大產業與投資合作,推進中國-中亞交通走廊建設,支持建立中國-中亞能源發展夥伴關係,鼓勵高新技術合作,保障地區糧食安全,共同打造深度互補、高度共贏的合作新格局。 這段話內涵豐富,關鍵詞是:經貿、能源、交通、糧食安全,這預示中國-中亞合作將加速,中國向西開放的力度會更大。 中國內地的開放,是從東南沿海開始的;如今着力打造東西雙向開放的新格局,過往被視為閉塞的西部地區,如今也變成了開放前沿。 中亞5國有着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這正是中國所需要的。長期以來,中國的石油主要依賴中東地區,從中東到中國不僅運輸綫路太長,而且在國際局勢緊張情況下,很容易被“掐斷”。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不能不考慮能源安全,中國和中亞5國的石油和天然氣,恰恰可為中國開闢第二條“能源綫”。 中亞5國地處內陸,交通不暢是共同短板,中歐班列開通後,這些“鋼鐵駱駝”大大縮短中國和中亞之間的時空距離,從西安出發的班列,一周就可抵達中亞。中國的高鐵世界第一,內地已建成4萬多公里,未來中國高鐵向中亞延伸,將把中亞與中國連成一體,“命運共同體”將實現物理連接,這為該區域貿易便利化,提供更好條件。 中國有14億人口,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未來中亞5國的農產品源源不斷地運往中國,形成可靠的供需關係,將使中國的糧食安全多了一道保障。 中國向西開放的力度加大,對香港來說是一件好事。香港的專業服務全球一流,完全可從中找到金融、法律、會計等領域的合作機會,在服務中國-中亞的同時,做大自己的專業服務。 堅決打擊分裂勢力 保和平穩定 習近平指出,將堅決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以及毒品走私、跨國有組織犯罪,加強生物安全、網絡安全、應急救災合作,繼續幫助阿富汗人民維護安全穩定、實現和平重建,攜手建設一個遠離衝突、永沐和平的中亞。 中亞曾是各種勢力的角力場,冷戰時期的蘇聯入侵阿富汗,後來的美國駐軍阿富汗,都把中亞變成動盪之地;而“3股勢力”在中亞崛起,也曾給中國新疆帶來影響,“疆獨”勢力曾經猖獗一時。 隨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中亞版”逐漸成熟和定型,中亞和平穩定,中國西部安寧。古代絲綢之路曾給中亞和中國帶來千年繁榮,未來中國西部更加穩定,意味“疆獨”勢力沒有生存的空間,也沒有捲土重來的可能性。 這些變化與香港息息相關,“港獨”、“台獨”、“疆獨”、“藏獨”等分裂勢力,曾經在境外聯合,試圖“抱團取暖”,顛覆國家政權;中亞和平,新疆安寧,“疆獨”勢力覆滅,對“港獨”勢力也是沉重的打擊。 中國國際地位提升 利好港發展 首屆中國-中亞峰會的舉行,再次充分說明,中國的國際地位繼續提升。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建立中國-非洲國家、中國-阿拉伯國家、中國-拉丁美洲國家等多個對話合作機制。此次建立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則體現出中國與中亞5國走得更近、關係更親密、互利更多元。 不妨再看看最近一年多來與中國有關的件件大事:中國成功斡旋沙特阿拉伯與伊朗恢復外交關係,中東出現和解潮;中國正在勸和促談,為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與一些國家的貿易用人民幣結算,“去美元化”漸成趨勢;今年首季中國經濟增長4.5%,領先全球,國際權威機構不斷調高對中國經濟的預期;一些外國政要“排隊”訪華,希望與中國合作……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領域的角色更加重要。 中亞5國與中國簽署《西安宣言》,僅是中國國際地位提升的一個事件,還有更多事件標註中國的國際形象、影響力之“上升曲綫”。 國家地位的持續提升,給香港帶來很多利好。無論是香港在一帶一路沿綫開拓市場,還是做大人民幣結算業務;無論是外資進入內地,還是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都隱藏着“香港機遇”。香港積極謀劃,就可以不斷有所收穫。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孟宜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