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蘇亞柏:香港電視收視率爭議背後的反思分享到:
近期有關香港電視收視研究的討論再次引起公眾注重及熱論,時值歲末是各家電視台廣告招商旺季,導致收視率話題再度升溫,甚至連對較具學術性的CPRP(每收視點的投放成本)的含義,及作為廣告業界價值的參考指標,也惹起質疑。有業界對現有收視調查的做法,不單試圖重新破立,甚至透過新的六年收視調查合約招標,據稱竟招徕在美國資質遭業界質疑的收視調查機構競標;也有傳聞今次收視率調查合約競標已塵埃落定,某調查機構爆冷奪標,卻又被否認等消息,令有關香港電視收視研究的方法,每逢六年再次引起公眾關注及熱論。香港電視及廣告向來注重嚴謹收視調查規範,去確立業界建立高度可信的廣告價值的機制,將來會否被業界自我破壞及否定,令人堪憂。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近年香港刮起一鼓風氣,就是在不斷自我否定過往用長時間建立起來的制度及機制。連香港的電視業界及廣告界也免不了,不時有聲音不滿收視調查結果反映到個別電視台的經營成績。最有趣的,莫過於這個收視調查成績,正正是由各電視台及廣告業界遴選出來的調查機構去負責的,並付費支持的。過往否定這個機制的例子,由早年的亞洲電視,另試圖委聘機構建立收視數據,以至港台嘗試建立觀眾欣賞指數,以至近年有新的商營電視台,在收視點相對原有有基礎的同業有距離下,提升旗下發掘出來的明星知名度後渗透到偏離黄金時段節目,爭取相對多的廣告及高額贊助。各持份者種種舉措,反映自有收視調查機制,便不時用自己的方法,否定自己贊助發起的機制。 其實回顧過往香港收視調查的機制,由早年觀眾填寫日誌,到引入調查儀,及甞試提升調查儀的功能及科技含量,去作更準確的統計,甚至擴大調查範圍及涉獵面。另受查的家庭户數,隨著收視調查機制及設備更新換代,亦依香港人口結構而調整,並由90年代的300户,提升到超過600户,到近年超過1000户。另受查户亦比過往更緊贴時代而去調整,收視調查機構甚至會對受查户作更頻密監察,去確保調查的準確性及可信度。同時取樣本時,亦注重準受查户及負責家庭資源分配者的掛鉤情況,因此基本可確保收視點的變現能力。這反映出,香港收視調查機制的科學性及客觀性,已隨時代進步。 隨著收看節目的設備越益多樣化,觀眾收看節目模式更碎片化,加上全球的內容供應商加入競爭,及節目輻射到更遠,電視台及廣告商如何能夠更科學化及精準滿足到觀眾及商户需求,會更重要。電視台需要比以前更講究結合周邊地域收視,以至跨設備及平台的收看節目情況。因此這對收視調查機構的技術,經驗及資格,會更為看重。當香港在準備展開新的六年收視調查機制,竟鬧出多種爭議,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本文作者蘇亞柏為香港時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黎金良】
|
視頻更 多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