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港府吸納媒體人 搭建溝通橋樑

分享到:
2022-08-31 12:15 | 稿件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字號:

由行政長官李家超領銜的新一屆特區政府團隊,基本上已經全部亮相,並投入工作;人們注意到,與往屆不同的是,本屆政府團隊媒體人特別多,以一些司局長政治助理職位為例,竟然有8位是傳媒人,例如政務司司長政助李惠曾任無綫電視記者、副政務司司長政助葉紹堅曾任《經濟日報》採訪主任、財政司司長政助楊通達曾任商業電台記者、副財政司司長政助宋佩瑜曾任《大公報》高級記者、律政司司長政助洪曉敬曾在《經濟日報》及《南華早報》任職、保安局局長政助梁溯庭曾任《南華早報》資深記者、房屋局局長政助歐陽文倩曾任《文滙報》港聞部助理採訪主任……除了政治助理外,其他一些重要崗位都有曾經是媒體人的影子。

新政府團隊為何吸納這麼多媒體人?這並非是本港傳媒環境變差,傳媒人千方百計向政府靠攏的結果,而是李家超和特區政府基於歷史、現實和未來的考慮作出的布局。眾所周知,本屆特區管治團隊是新選舉制度下選出的首屆政府,輿論普遍認為是最具權力和影響力、須幹出一番大事的政府,因此看待本屆政府的一舉一動,須站位更高一些、視野更寬一些、角度更多一些。

汲往屆教訓 重視媒體大眾溝通

特區政府長期奉行“積極不干預”的政策,這一政策取向令香港成為世界上營商環境最好的地區,被譽為“自由港”,值得稱讚!然而,在過往的管治中,政府的“不干預”理念也擴大到其他領域,凡事按部就班,不求主動作為,而往屆政府在出台某項政策時,亦不太重視透過媒體與公眾溝通,經常造成被動局面。

2019年“修例”風波是一個典型例子。在《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公布前,由於政府與市民溝通不足,草案有不少瑕疵,後經反覆諮詢、修改,明確了“八不移交”等原則,應該說比較完美了;但港獨勢力抓住這個時間窗口,迅速做出“反向解讀”,“人人都是逃犯,個個都可送中”這樣誇大其詞的恐嚇,竟然鼓動了不少人上街遊行,最終令“修例”演變成一場政治風波。

除了“修例”風波外,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曾被解讀為“內地執法人員大舉入境執法”、內地支援香港進行全民核酸檢測被解讀為“基因送中”等,可以說政府推動甚麼,就有人“反向解讀”甚麼。

除了某些媒體故意“反向解讀”外,另一個情況是,在信息傳播速度如此快捷的大環境下,各家媒體都在搶新聞,誰有心思慢慢研究政府的新政呢?媒體只會站在各自的立場、依照自己的理解、從最容易“搏眼球”、“吸粉”、“引流量”的角度,進行選擇性報道,不會關照政策措施的全貌和來龍去脈。

顯然,新一屆政府已經認識到媒體溝通的重要性,汲取往屆政府的教訓,大量吸納媒體人加入政府。相信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這些媒體出身的政治助理和其他官員,既熟知媒體,也熟知政府運作,還熟知大眾心理,就很容易搭建起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橋樑,加深彼此的溝通,避免誤讀誤傷,減少施政阻力。

做與說互配合 文與武同銜接

市民習慣用“武官”形容出身於紀律部隊的李家超;若以“武官”而論,特區政府中還有多位官員屬於“武官出身”,例如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衛等。

紀律部隊的特點是執行力強、敢於碰硬、講求效率,而辦事“強”、“硬”、“快”,必然容易得罪人,也容易造成彼此誤會,因此凡事“一硬一軟”搭配,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政府廣納傳媒人,大概就是要發揮“文官”的作用,“做”與“說”相互配合、“文”與“武”共同銜接,如此可以提升政府團隊的治理能力。

還應該看到,本屆政府有許多“硬骨頭”要啃。公屋建設、土地供應、扶貧安老、青年上流,每一件事項都不輕鬆,都會觸及香港幾十年積累下來的深層次矛盾。化解這些矛盾,是中央的要求、市民的期盼,迴避不了,耽誤不得!特區政府必須以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啃下一根根“硬骨頭”,要做到這些,沒有市民的理解不行、沒有各界的支持不行、沒有既得利益集團的捨利求義不行!而這一切,都需要具有媒體從業經驗的人進行說服、溝通工作。“硬措施”與“軟溝通”相得益彰,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世界格局丕變 中美關係不容樂觀

李家超就任行政長官以來,曾在多個場合表示“希望說好香港故事”,可見他非常看重香港的對外聯絡溝通。

當今天下並不太平。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告誡人們,要站在“兩個大局”的高度看待分析問題,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新一屆特區政府應該領悟到“‘兩個大局’看天下”的要領,眼光更為長遠,布局更加縝密。

事實上,世界格局今年以來變化最明顯。俄烏衝突令人們看到,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與俄羅斯的對峙已經形成,而佩洛西竄訪中國台灣地區,挑動台海不得安寧,美國借“台灣牌”打壓中國的迹象十分明顯,人們也擔憂中美對峙。

中國的崛起不會挑戰美國的“老大”地位,中國不願意看到中美交惡,但事情的發展不以中國民眾的良好願望為轉移。在美國日益焦慮的情緒中,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執政,都會把“反中”作為“政治正確”要義,未來中美關係不容樂觀。

當好“超級聯繫人” 應對未來風險

如果中美兩國今後變得水火不容,香港應充當甚麼角色?當然,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須把維護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堅定地與國家站在一起;同時,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應繼續發揮好“連接器”、“超級聯繫人”的作用,積極地為中美關係緩和作出貢獻,成為中美博弈的“緩衝地帶”。

以這樣的大格局思考問題,特區政府中必須有一批媒體人,讓他們與媒體一起努力,首先向港人講好第一版“香港故事”,其次向美國及西方民眾講好各個版的“香港故事”,消除偏見、彌合分歧、融冰化雪,爭取得到美西方廣大民眾的理解和支持,盡最大努力為國家的發展、為香港自身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媒體人進政府是好事,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李家超並非“一介武夫”,恰恰是有大視野、大格局、大智慧的人,市民大可不必為“武官主政”而擔憂!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23秒答對全部20道題目!國安問答挑戰賽的冠軍居然是......
小作坊到大公司的標誌是什麼?“大疆教父”李澤湘給出答案
【通講壇】特朗普說過 他當選後24小時解決俄烏衝突,能做到嗎?
李娜李小鵬與香港學生分享交流 欖球玩起來!
內地企業出海第一步 業內專家:強烈推薦來香港
選舉賭局 美國大選百年來首次!讓人神經緊繃的,還不止這些
鋸子也能做樂器?李克勤演唱會同款鋸琴演奏來香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