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唐俊中:社會宜凝聚共識,一起解決香港房屋問題

分享到:
2022-08-04 11:52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房屋供應持續緊張多年,截至今年三月,一般家庭公屋輪候時間已升至6.1年,創下過去23年的新高。新一屆政府上台後,如何盡快有效改善房屋問題,從而改善市民特別是基層市民的生活環境質素,已經迫在眉睫。

平心而論,過往多屆特區政府都視土地房屋問題為重中之重。以上屆政府為例,林鄭月娥2017年出任特首後,隨即在翌年啟動為期五個月的“土地大辯論”,最終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建議建造1,700公頃的人工島;到了2021年,她又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倡議開發600公頃新土地。


香港中通社圖片


某程度上而言,上屆政府希望通過開拓大量土地供應、以解決房屋問題的思路和方向是正確的,可惜經過2019社會運動和2020年爆發至今的疫情後,這幾年香港社會出現了不少風波,為當局解決房屋問題增添了難度。

譬如,香港過去兩年多飽受第五波疫情衝擊,政府已動用超過3,000億財政儲備防疫抗疫。在此之際,若繼續同時開展“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這兩項巨型基建,單是其中一個“明日大嶼”的造價估算已至少要6,420億港元,隨時要漲價到8,000億元,非常大機會要動用香港大部份財政儲備,不禁令人憂慮會否太過冒險。

又如,“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都是中長期目標,不是十年、八年就可以見效,而最新的公屋輪候時間已超過6年之多,眼下市民的居住需求已經是“水浸眼眉”,再也等不起。可以說,目前解決房屋問題需要只爭朝夕,多管齊下。政府的最緊急任務是如何才能在短期內找到可用的土地,而不是放眼長遠的土地供應目標。

換言之,政府的任何政策都不可能“一本通書睇到老”,要因應不同環境而有所變化。近來不少論政團體都希望社會各界能夠就香港房屋政策未來應該朝哪個方向走再次討論並達成共識,如“幫港出聲”就推出“全民討論解決土地房屋問題”活動,然後齊心一起解決房屋問題。

或許,政府可以考慮在在十月份公佈施政報告前夕進行一次大型的咨詢活動,充分掌握社會意見,以便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能夠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的方案。


(作者唐俊中為香港時事評論員)


【編輯:黎金良】

視頻

更 多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