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還需提升“能級”

分享到:
2022-06-29 11:52 | 稿件來源:綜合開發研究院

【字號:

自回歸以來,背靠祖國強大的發展動力和廣闊的市場腹地,香港金融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加穩固。站在更高的起點上,香港應立足國家戰略需求,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協同發展,全面拓展金融服務功能,大力提升在全球的資源配置功能和輻射帶動效應,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金融中心和“世界金融第三極”。


回歸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加穩固

國際金融中心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金字招牌”,回歸25年來,這塊“金字招牌”更加耀眼。目前,香港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銀行本外幣存款、資產及財富管理規模、國際金融機構數量等金融指標均位居亞洲及世界金融中心前列,如港交所從2009年到2021年的13年間有7年問鼎全球最大IPO市場。今年3月,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英國Z/Yen集團發佈的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報告顯示,香港綜合競爭力僅次於紐約、倫敦,連續第三次排名全球第三、亞洲第一。

回歸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持續鞏固提升的背後,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優勢和服務功能和更加凸顯。

一是香港自由、開放、安全、法治的金融營商環境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長期以來,香港形成資本自由流動、金融市場穩定、人才資源豐富、法治環境良好等顯著優勢,吸引國際資本和金融機構爭相集聚。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從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城市聲譽及綜合實力等四個方面對金融中心“環境競爭力”進行評價,綜合客觀指標和全球金融從業人士打分情況結果顯示,香港四項指標均排名全球前4位,其中“營商環境指數”“人力資本指數”和“基礎設施指數”均排名全球第4,“城市聲譽及綜合實力指數”排名全球第3。充分反映出“一國兩制”之下,香港金融營商環境的國際比較優勢十分顯著,香港正持續為國際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提供自由開放、安全高效、透明可預期的發展條件和制度環境。

二是香港金融服務國家經濟發展的功能進一步提升。背靠內地廣闊的經濟腹地,是香港相比其他國際金融中心最大的優勢。香港是內地企業最大海外融資地,香港金融市場也在服務內地企業融資和發展中不斷壯大。例如,2020、2021年在港新上市的內地企業數量分別為112家和87家,占港股新上市企業73%和89%,募資額占99%和98%,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步伐加快,支持香港連續多年保持全球最大IPO市場地位。又如,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蓬勃發展,在跨境人民幣支付中占比約五成,在全球離岸人民幣存款中占比約六成,在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中占比約八成,離岸人民幣業務成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新增長點”。

香港中通社圖片


三是香港作為中國內地“引進來、走出去”平台角色和作用更加突出。伴隨著內地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我國主要經濟區域、經濟中心城市開放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與此同時,由於香港的法律、會計、監管等制度與國際高標準高度接軌,香港國際投資中轉功能進一步得到強化。回歸以來,香港始終保持中國內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地位,截至2020年末香港對內地直接投資占內地累計吸收境外投資的53.3%,2020年這一比例甚至高達73.3%;香港同時也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發展的最主要“舞台”,截至2020年底,內地企業對香港直接投資占累計對外直接投資的55.7%。外資企業利用香港平台進入中國,中國企業也利用香港平台“走出去”發展,這為香港帶來了資金結算、匯兌、投融資、保險、風險管理、資產管理、資產託管交易、金融綜合解決方案等大量金融需求,支撐香港金融業不斷創新和金融市場規模持續擴張。

明確香港建設“全球金融中心”定位目標

全球金融市場經過200多年的發展演變,目前已經形成了多層次國際金融中心的格局。在眾多的國際金融中心中,存在明顯的金字塔式等級結構。根據資源集聚區域範圍和輻射影響能力的不同,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將全球所有金融中心分為全球(Global)金融中心、國際(International)金融中心、國家(National)金融中心和區域(Regional)金融中心等四個層級。

圖1  金融中心層級示意圖

全球金融中心是指金融資源集聚和輻射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城市,其主要特征是金融體系完善、金融市場規模龐大,金融國際化程度極高,是全球性金融機構和中介服務機構的集聚中心、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創新和定價中心、國際金融人才的培養和集聚中心,扮演全球金融市場和金融業發展的主導者角色。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評價,目前全球只有紐約和倫敦兩個全球金融中心。這兩個中心集中了全球大部分金融資源,而其它國際金融中心,諸如香港、新加坡、上海、東京、巴黎、法蘭克福等無法望其項背。紐約的兩大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市值合計占全球40%,倫敦外匯交易、跨境貸款、國際債券發行等市場均位居全球首位,其中外匯交易規模占全球40%以上,能源、金屬、農產品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主要在倫敦或紐約的期貨交易所定價。

展望未來發展,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經濟進一步崛起,世界經濟向歐洲、美洲、亞洲多極鼎立的格局演變,亞洲迫切需要、也應該存在一個與亞洲經濟規模相適應的,與紐約、倫敦相看齊的全球金融中心。從經濟體量、輻射能力、綜合國力等方面綜合來看,代表亞洲的全球金融中心應該落在中國;在亞洲範圍內,中國香港金融中心金融開放水平最高,資金跨境流動自由便利,金融制度和監管體系與國際高度接軌,最具備建設全球金融中心的先發優勢和基礎條件。

對標紐約和倫敦兩大全球金融中心,香港作為中國及亞洲的全球金融中心應具有以下功能:一是提供高效的融資平台,全方位滿足中國作為一個特大型經濟實體發展的資金和高端要素需要;二是建設強大的商品交易市場,在中國爭取大宗商品全球定價權、穩定初級生產要素供應等方面發揮積極有效作用;三是創新風險管理服務和工具,支持國家有效分散和管理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四是發揮金融改革示範帶動作用,推動我國金融體系進一步面向市場化并與國際金融體系相接軌;五是代表中國參與國家規則和公共政策制定,提昇我國金融話語權和影響力。

支持香港從“國際金融中心”邁向“全球金融中心”

香港建設全球金融中心是事關國家發展大局的長期性戰略性工作,也是一項龐大的複雜的系統工程。面對這一宏大目標,香港自身要勇於擔當責任,積極主動作為,也要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協同互惠發展,還要積極爭取中央給予更大政策支持并佈局重大金融項目,形成持續推動香港建設“全球金融中心”的強大合力。建議如下:

一是從國家戰略層面明確把香港建設成為“中國的全球金融中心”。建設香港全球金融中心,不僅關乎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更是深入影響中國金融的國際競爭力和我國維護國家安全穩健發展的能力水平。建議中央把“支持香港建設全球金融中心”列入我國金融改革發展的重點任務,在國家重大規劃、重大項目和重要政策中列明,把香港打造成為我國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和強化對外輻射影響力的核心戰略平台。

二是圍繞“國家所需、香港所能”創新發展香港金融市場。香港金融市場國際化程度高,制度與國際標準高度接軌,其創新發展對國家的對外戰略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創新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加快人民幣計價股票發行,試點港股通南向交易股票以人民幣計價,擴大人民幣債券發行的規模,豐富人民幣債券風險對衝產品;創新大宗商品市場建設,佈局戰略性商品交易,支持國際、國內交易商參與香港大宗商品市場交易、交收和結算,在市場博弈中爭取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等。

三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深度融合發展。相對於紐約、倫敦乃至於東京、上海,香港自身經濟規模對全球金融中心建設的支撐有所不足,應深度融入大灣區以補齊“短板”。可利用CEPA框架和前海、南沙、橫琴、河套等自貿區、合作區的特殊優惠政策,進一步降低香港金融機構和專業人才進入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門檻,持續拓寬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建設的經濟腹地;在不影響我國資本項目管制有效性的條件下,允許大灣區內地金融機構利用與在岸賬戶隔離的特殊賬戶等機制安排,直接參與香港離岸金融業務,提昇資金跨境流通的自由度便利度。


【編輯:李冉】

視頻

更 多
【街採】在香港過中秋節是種什麼體驗?這些中秋相關的故事你還記得嗎?
赴京前特首辦答中通社:提速提質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
在香港過中秋節太熱鬧!月餅圖案香港上空高高掛起 飛龍各區遊走
李家超:中央贈港大熊貓計劃9月底抵港 盼望年底與公眾見面
香港火龍起舞氣氛濃 萬人空巷迎中秋
香港功夫影星徐少強因病逝世 享年73歲
【灣區行·撞見專精特新】就在深圳 想不到還有這麼多“隱形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