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銳意創新發展,勇立潮頭書寫時代華章

分享到:
2022-06-17 11:32 | 稿件來源:大公報

【字號: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致《大公報》創刊120周年賀信系列評論之三

在《大公報》創刊1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對《大公報》120年來“立言為公,文章報國”的傳統高度讚譽,並希望《大公報》“不忘初心,弘揚愛國傳統,銳意創新發展,不斷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書寫更為精彩的時代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是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的宏闊視野,向《大公報》及所有愛國愛港媒體寄予厚望,向廣大愛國愛港力量發出號召,激勵香港同胞踔厲奮發,砥礪前行,在新起點上再創新輝煌。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創新傳播方式

時下,香港即將迎來回歸25周年的大日子,所有愛國愛港媒體和愛國愛港力量,應認真學習領會總書記賀信的深刻內涵,既要看到“一國兩制”前景廣闊,又要看到確保“一國兩制”在港實踐不走樣不變形,還有許多艱苦細緻的工作需要做。銳意創新發展,勇立潮頭書寫時代華章。

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大公報》不斷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這啟示我們,在信息傳播渠道和方式多樣化的大環境下,愛國愛港媒體必須與時俱進,加快融合發展,把好聲音傳播得更遠,把正能量賦予更多的人。

作為全球金融、貿易、航運中心,被譽為“東方之珠”的香港,歷來是全球媒體市場競爭最激烈的城市之一。然而,互聯網技術興起後,香港媒體利用新技術改造傳統傳播方式的步子比較緩慢,紙媒仍然保持了較大的市場份額。這固然與香港市民長期養成的讀報習慣有關;“白紙黑字”似乎增加了信息的可靠性,更容易令人接受,但傳統媒體的傳播速度緩慢,是必須正視的現實。

從前些年的非法“佔中”“旺暴”“黑暴”都可以看出,反中亂港勢力利用社交媒體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大量散播虛假新聞,蠱惑年輕人充當“政治燃料”。假新聞漏洞百出,根本經不起推敲,但“謠言跑在了真相的前面”,加之年輕人涉世不深、辨析能力差、容易衝動,最終釀成了大禍。

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創新傳播方式就是搶佔輿論陣地的“制高點”。若不搶先佔據“制高點”,就會處於被動地位。近年來,香港的傳統媒體為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需求,在改進傳播方式上投資不少、改變很大;但放眼未來,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還需要時刻緊盯信息技術的發展態勢,未雨綢繆,做好“先人一步”的謀劃,始終掌握好主動權。

創新表達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大公報》不斷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這啟示我們,在信息海量、價值觀多元、利益訴求多樣的大背景下,愛國愛港媒體必須不斷創新表達方式,提升新聞傳播實效。

回歸25年來,“一國兩制”在港實踐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仍有人對“一國兩制”的深刻內涵理解不透、把握不準,對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立的憲制秩序的態度不鮮明、立場不堅定。這警示我們,加強憲法和基本法的宣傳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也是愛國愛港媒體和社團的重要責任和義務。為此,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用生動的事實說話。鮮活的事實最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以抗擊第五波疫情為例,中央全力援港抗疫,“香港所求,照單全收”;西方媒體卻污衊中央是為了“控制香港”。第五波疫情有效控制的事實,正是“祖國永遠是香港堅強後盾”的最好註腳。

聚焦經濟民生說話。香港是一個商業城市,“泛政治化”只會令香港誤入歧途。香港媒體應多聚焦經濟民生,引導人們關注香港提升國際競爭力、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破解民生難題等話題,香港的地位早已透過基本法確定,不應在已有定論的問題上去尋找“討論空間”。

多讓基層市民說話。去年“十一”期間,香港中聯辦領導走訪基層,一位“劏房”住客近乎哽咽地說:“真沒想到會有人來看我,原來還是有人關心我的。”其情其景,令人辛酸!香港還有20萬人居住在“劏房”和“籠屋”中,還有超過210萬人居住在公屋中。但基層市民在媒體上的聲音並不多,應該給他們更多話語權。

創新議政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大公報》不斷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這啟示我們,必須以創新思維打造議政平台,凝聚社會共識。關鍵是在“守正創新”上着力。

所謂“守正”,就是守住“一國兩制”之“正”。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在港議政,必須堅守“一國”之本,不能漫無邊際,甚至挑戰“一國”原則。香港與內地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符合內地實際,資本主義制度符合香港實際,二者並行不悖。在港議政,不能對內地社會制度說三道四,更不能毫無根據地造謠生事、肆意抹黑。

所謂“創新”,就是議政渠道多樣化、議政成員多元化。香港如何化解深層次矛盾?必須立足於維護香港整體利益,而不是局部利益;必須着眼於香港長遠發展,而不是為了一時之需。比如,香港現在是全球房價最高的地區之一,若繼續這樣下去,必然傷及香港的競爭力。應該拓寬議政渠道,多一些“跳出香港看香港”的視角。《大公報》開闢了“青評後浪”等政論欄目,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所有愛國愛港媒體和社團都應在這方面多努力,讓青年參與涉及香港整體利益等重要課題的討論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銳意創新發展”的指示,為愛國愛港媒體和愛國愛港力量指明了方向和重點,激勵我們勇立潮頭,再寫華章,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發出好聲音、貢獻正能量。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