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論壇

破解香港戰疫難題之五:香港同心抗疫 如何善用社會力量

分享到:
2022-04-12 18:33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4月12日電 題:香港同心抗疫如何善用社會力量

  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爍

  香港第五波疫情已持續三月有餘,民眾經歷了日增數萬宗確診個案的驚魂時刻,也感受到了社會各界眾志成城、群策群力、攜手抗疫的溫暖力量。

  政府統籌協調、企業出資捐物、社團迅速動員、義工一呼百應⋯⋯這條上下齊心、全城聯動的“抗疫戰線”,也被譽為香港戰“疫”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抗疫初期,社會支援力量曾在任務分發、工作對接、分工協作等方面有過混亂,這需要在下一步抗疫中加以理順,加強統籌協調。

  避免資源錯配曾造成亂象

  香港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確診人數超百萬,大量染疫民眾被迫“居家隔離”。如何將救急物資送給居家隔離者,是需要面對的一大難題。

  與此同時,義工團體大量湧現,團體間缺乏統籌協作,讓“物資派送”工作出現短暫混亂,影響效率。

  香港菁英會秘書長高松傑說,自己有物資卻不知道需求,“大家都措手不及,義工們很想出力,但政府未能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策劃或需求,我們唯有不斷成立項目,看看能不能迎合需要。”

  和高松傑相反,香港青年會主席、義工陳凱榮則“有需求卻沒有物資”。陳凱榮說,自己的貨物卡在海關遲遲過不來,收到很多求助個案卻無能為力。

  “我們有貨有人沒有地”,“全港社區抗疫連線”總召集人陳振彬告訴香港中通社記者,沒有倉庫供大量物資存放,求助個案多,人工統計慢耽誤物資派送等,是第五波疫情初期“連線”遇到的難題。

  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說,社會團體在疫情初期遇到的這些問題,他同樣十分苦惱,“很多義工表示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我們所需的義工需要有專業的技術訓練,有基本的醫療知識,甚至可能要考牌。所以一個大問題是,我們怎樣去尋找和動員社會上有這些技能的人,單靠政府招募很難且很慢。”

  搭建平台發揮社會力量更大作用

  短暫的混亂期過後,高松傑、陳凱榮、陳振彬等發現,加入或建立援助抗疫的平台,和各區民政事務專員合作,步調更協調,效率也大為提高。

  香港九龍城民政事務專員蔡敏君在3月初建了兩個WhatsApp群組,專為統籌義工和物資。這兩個群組匯聚了九龍城區超過50個地區團體的代表,蔡敏君每日將需要幫助的個案發到群裡,再由義工組織們“自行認領”。

  高松傑對此點讚,“這實際上建立起了一個供求平台。”群組整合發出需求,各大組織再將資源統一調配、有效對接,“有人出人,有貨出貨”,極大提高了物資派發效率。

  “全港社區抗疫連線”和“香港義工聯盟”3月7日聯合發起成立“全港抗疫義工同盟”為全港義工組織提供更大的合作平台,並在3月中旬設立熱線中心,整合市民需求,提供快速幫助。中華電力義工隊為熱線中心設計了“即時資訊匯總系統”, 求助資訊一目了然,並能像“外賣下單程式”般即時配對就近地區的義工,加強物資派送效率。短短兩週,熱線中心便已處理超過兩萬個求助個案。

  油尖旺民政事務專員余健強則注重溝通渠道的搭建。油尖旺區是全港少數族裔的聚集區,加強與少數族裔的溝通並向他們清晰傳遞資訊是抗疫關鍵。余健強選擇與少數族裔團體合作,招募不同族裔的義工加入抗疫中,並在少數族裔聚集的廟街設點,邀請少數族裔人士擔當傳譯, “讓自己人對話自己人”。

  在不同社會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一些廣受關注的難題得以快速緩解或解決。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迅速組織一幫有心人士到安老院幫忙,中資機構興建暫託中心為長者提供隔離床位,民間團體各顯神通募集物資送到各區院舍,立法會議員陳恆鑌聯繫企業在安老院舍內裝起臨時隔離病房等等。

  何啟明深感社會力量的重要性。他感慨道,政府統籌準備的時間往往比較長,但社會團體勝在反應快速且靈活,可能一兩天內就能動員很多人,在疫情快速發展的階段能起到大作用。他也坦言政府過去在善用民間力量方面做得不足:“政府過去較少系統地去研究如何善用這些資源,我覺得通過這一次,要重視起這個問題。”

  做好統籌協調團結更多社會力量

  多位參與一線抗疫的義工團體組織者對“政府牽頭做統籌,民間團體組成聯盟來配合”的官民合作模式較為認可。

  這個模式在4月初“全民派發防疫服務包”的工作中也得到驗證。活動由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及民政事務總署統籌,18區民政事務專員協調,公務員團隊及17000多名義工配合,物業管理公司、房屋署、鄉議局、各區義工組織等多渠道派送,短短幾日便完成了全港18區防疫包的包裝和派發。

  這顯示了政府統籌的重要性,也為日後的官民合作提供了參考模板。高松傑評價這是一次很好的嘗試,“可以測試香港各區的動員和協調能力,為下一步全民檢測做準備。”

  受訪者還就這次大規模官民合作抗疫活動提出兩點改進建議。

  一,要做好“提前部署,及時溝通”。有不少義工組織反映收到通知時間較晚,不夠時間安排義工,影響工作進度;任務安排指令也不夠清晰,有的義工在現場等候多時仍未拿到要派送的物資,有的義工去到指定地點才被告知任務已完成白走一趟。

  二,要“統一義工調配”。高松傑告訴記者,實際操作中發現有些崗位“義工過剩”,有些崗位則“無人做”,各組織間“搶義工”問題嚴重,他希望日後能事先做好義工安排,義工團體也要“跟著安排走”。他認為官民合作的重要基礎是“政府做好統籌,底下做好配合”。

  如何“善用民間力量”,何啟明提出三點看法。

  首先,政府部門要重視和熟悉社會不同力量,才能在需要時找得快、找得準。何啟明坦言,政府部門中民政事務局、民政事務總署對地區團體較為了解,但不同部門有不同需求,其他部門也應該在平日裡做足功夫,加強與相關團體的聯繫和溝通,了解不同社會團體所能提供的幫助,才能在大規模的協同抗疫中快速得到切實有效的支援。

  其次,要挖掘義工的專業性,做好不同分類。何啟明認為,義工群體其實是一個寶貴的人力資源庫,他們來自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專業技能。若在招募義工時多了解義工所擁有的技能,則可以將義工快速匹配到適合的崗位中。

  再者,政府與社會團體要“互知痛點”。何啟明稱,政府施政過程有不少痛點和難點,必要時應及時向各界清晰表達自己的訴求,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也要及時了解社會團體支援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協助調解,讓支援盡可能順暢。何啟明直言,“第一次打仗肯定會有錯漏,我們要吸取經驗,儘快建立一些機制,探索較為固定的合作模式,日後才能更好團結社會力量。”

  言下之意,齊心抗疫,功夫在日常。(完)

視頻

更 多
在香港過聖誕節很熱鬧!旅客大讚香港聖誕節氣氛濃厚
香港聖誕好去處|一片帶你走遍香港聖誕“打卡”熱點 
不一樣的“大熊貓聖誕” 盡在香港海洋公園
演唱會開20場都不夠賣!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劉德華?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