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論壇

烏克蘭危機當前 歐洲為何不緊跟美國?

分享到:
2022-01-24 20:24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1月24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殷田靜子)日趨緊張的烏克蘭局勢,正在考驗美國與盟友之間是否真正團結。在美國堅定支持烏克蘭並向其提供軍事援助後,歐洲國家卻出現不協調的聲音。受訪學者指出,歐美之所以無法完全站在一起,主要是美國並未真正顧及歐洲的利益,其操縱烏克蘭局勢的目的之一,是想藉此控制歐盟。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左)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圖源:新華社

拜登政府除了祭出對俄制裁法案外,還多次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當地時間1月23日,美方更發出“戰爭誓言”。美國務院在一份聲明中宣佈,“由於俄羅斯軍事行動的持續威脅”,美方已下令其在基輔的外交官家屬離開烏克蘭。

反觀歐洲國家尤其是德國,則開始“唱反調”。

1月21日,德國海軍總監凱-阿希姆·舍恩巴赫在印度參加活動時說,普京值得“尊重”,所謂俄想入侵烏的說法是“胡說八道”。雖然德國國防部22日迅速與其“劃清界限”,但德國防部長同日否認了將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認為這無助於解決烏克蘭衝突。德國總理朔爾茨23日警告,一旦俄對烏發動軍事行動,俄將付出“很高的代價”,不過他同時也呼籲,要謹慎對俄制裁可能對德國帶來的“後果”。

為何德國在對俄問題上如此謹慎?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全球治理研究所所長助理趙隆24日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在前總理默克爾執政時期,德國就站在西方與俄羅斯互動的第一線,扮演“對話窗口”的角色。默克爾本人與普京具有相似的東德歷史記憶,二人作為長期執政的領導人,也強化了德俄首腦外交的作用和價值。以對話替代對抗,以務實合作淡化政治分歧,一直是德國在處理烏克蘭問題和對俄外交堅持的立場。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歐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簡軍波也對記者指出,首先,德國與俄羅斯本身關系就很復雜,雙方在經貿上有緊密聯系,在地緣上相隔很近,很難去用“非敵即友”的方式去做評判。其次,德國內部出現分歧,與聯盟政府也有關系。綠黨、社民黨對俄立場多樣化,所以外交部、財政部、國防部和總理,發出來的聲音就難以一致。第三,從歷史原因看,德國是二戰戰敗國,因此在軍事方面不會表現得過分強硬。

觀察歐洲其他國家對烏克蘭局勢的態度: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21日訪問華盛頓並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如果俄對烏進行侵略,我們將作出非常強有力的反應。但達到這一點之前,我們需要使用所有的外交手段”。英國方面雖然向烏克蘭出口了輕型反坦克武器,但副首相拉布透露“極不可能”向當地派兵。英國首相約翰遜則誓言要團結歐洲,促成統一陣線威懾普京。

事實上,歐洲國家在口頭上還是對俄羅斯保持強硬態度,即揚言若對烏有任何軍事行動,則會強烈反擊。不過,歐洲的態度對俄羅斯的決策能起到多大的牽制作用?

趙隆認為,相較於冷戰時期歐洲相對獨立的對蘇政策,今天的歐洲很難在不與美充分協調的狀態下單獨對俄行動。經過近8年的經濟制裁,歐洲的對俄政策“工具箱”已捉襟見肘,而因為烏克蘭這個非歐盟和北約成員直接出兵,在法律和現實上均存在極大障礙。應該說,普京在該問題上的態度主要取決於美國,並非歐洲。

為何歐洲國家針對烏克蘭危機,未能與美國完全站在一邊,祭出與美國同等力度的支持?

趙隆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美國並未真正顧及歐洲利益,而是更多希望渲染強化“俄羅斯威脅”,重塑跨大西洋夥伴關系,增加歐洲對美依賴。從與俄羅斯的數輪對話安排也可以看到,美國仍嘗試主導對俄議程。在這種情況下,歐洲沒有獨立坐上談判桌的空間,其內部已經出現歐洲“被邊緣化”的質疑,這意味著北約在處理烏克蘭問題和與俄互動上,其內部雜音可能持續增加。

簡軍波也表示,在某種程度上,美國其實可以主動緩和烏克蘭局勢,但並沒有這樣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美國想藉此凝聚北約,團結盟友,把歐洲控制在他的手里。換言之,美國操縱烏克蘭問題,實際上是他控制歐盟的一種策略。但美國也需要謹慎,一旦“過火”,真的發生軍事衝突,讓歐洲陷入更危險的境地,“歐盟就不一定跟美國干了”。


【編輯:馬華】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