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全球清潔電力佔比首破40%,中國貢獻過半香港新聞網4月8日電 國際能源環境智庫Ember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能源轉型進入新階段,而中國在轉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中國遼寧省大連莊河海上風電項目。新華社圖片 據澎湃新聞網報道,該智庫8日發布的2025年《全球電力評論》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清潔電力佔比首次突破40%,達40.9%,創造了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最高紀錄。這一成就標誌著全球能源轉型邁入新階段,而中國在其中貢獻了超半數新增清潔電力,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推動力。 報告覆蓋了全球215個國家的電力數據,其中包括佔全球電力需求93%的88個主要國家的2024年最新數據,并深入分析了共計佔全球電力需求72%的7個國家和地區。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清潔電力的迅速增長,主要有賴於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的增長推動。 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增長趨勢明顯。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了858TWh,比2022年創下的577TWh的紀錄高出49%。其中水能仍然是最大的清潔電力來源,佔比14.3%,風能和太陽能分別佔比8.1%和6.9%,共同份額在2024年首次超越水能,而核能佔比9%,達到45年來最低水平。 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持續發力,連續第三年成為全球最大新增電力來源,連續20年成為增速最快的電力來源。2024年,全球太陽能發電量新增474TWh,發電總量佔全球的6.9%。對比2022年,全球太陽能發電量在2022年達到了1TW,但僅僅兩年後的2024年就達到了2TW,在兩年內實現翻倍。 全球能源轉型過程中,中國起到了關鍵推動作用。2024年,中國新增太陽能和風能發電量分別佔全球總量的53%與58%,遠超其他地區總和。其中,太陽能發電量佔比全球達8.3%,是三年前2021年的一倍多。中國的清潔能源的增長滿足了國內81%的新增電力需求,遠高於過去五年平均52%的水平。 Ember高級能源分析師楊木易博士稱,中國通過數十年持續的政策支持,在太陽能等領域主導國內部署與全球生產,現已成為全球清潔技術革命引領者。 “世界需意識到,清潔能源確實有許多潛在效益,但僅靠短期投機無法充分釋放這些效益,必須跨越政治周期的局限,構建出積極進取、持久穩定的發展框架。中國的經驗表明,不但要投資技術,更要有將願景變為現實的耐心和恒心,這樣才能在邁向可持續未來的競賽中成為贏家。”楊木易說。 報告指出,即便在極端高溫導致電力需求激增的情況下,中國清潔能源仍展現出強勁韌性,若非受到天氣影響,覆蓋率可達97%。 事實上,清潔能源的增加也有效應對了極端天氣帶來的電力需求激增。數據顯示,由於極端天氣的影響,全球電力需求增加近五分之一,化石燃料能源發電量因此小幅上升1.4%。在這樣的背景下,清潔電力覆蓋了96%的非高溫相關需求增長,最終導致2024年全球化石能源發電量的增長與2023年的增長基本相同。報告預測,未來幾年清潔發電增速超越需求增長已成定勢,全球局勢將被扭轉,化石能源發電將逐漸減少。 國際能源轉型學會理事長施訓鵬教授表示,“亞洲正引領全球電力系統的未來走向,其中中國與印度是能源轉型的核心力量。兩國通過可再生能源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全球電力行業格局將被重塑,化石能源的衰退將會更快到來。”(完) 【編輯:李雪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