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行|羅濤:中國企業競爭力加強能為全世界用戶帶來價值香港新聞網9月25日電(記者 黃璇)當今世界,氣候變化和能源短缺問題日益凸顯,推動了全球範圍內對清潔能源和智慧電網等技術的需求加劇。在這樣一個歷史發展階段,作為中國領先的能源互聯網核心電力設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深圳盛弘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盛弘股份”)海外事業部總經理羅濤在接受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的獨家專訪時表示,中國企業出海之初,技術方案大多與海外相類似,但是隨著公司自主研發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中國企業為世界帶來了不一樣的解決方案,讓海外客戶獲得了更好的投資回報,使他們對中國企業的認可度不斷上升。 羅濤說,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在加強的同時,也為全世界的用戶創造了價值。 能源行業的加速變革催生創新 電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但許多人不瞭解電力能源也是有質量的。電能質量的穩定是生產生活的基本保障。互聯網的穩定、數據的安全都與電能質量息息相關。盛弘股份正是為企業用戶提供一個穩定的電力系統,確保生產的核心電力能源穩定,維護生產的連續性及產品的質量。 盛弘股份海外事業部總經理羅濤接受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專訪(攝影:記者 董鈺婕) 羅濤回憶,公司創立不久,國家提出發展電動汽車,盛弘股份管理層敏銳地捕捉到了方向。當時市場對電動汽車中的認知還很有限,但大家堅信未來的趨勢,抓住了電能質量這一藍海市場,開發了顛覆性的模塊化APF(有源電力過濾器),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電力解決方案。儘管初期銷售幾乎沒有收入,團隊仍然專注於技術研發,經歷了許多艱難的時刻,最艱難的時刻,甚至在發放工資時需要進行排序,但這種對創業的樂觀態度使他們在逆境中保持了鬥志。 這樣的變革早已刻在公司的基因中。這家成立於2007年的公司,將自身定位於推動能源變革的大潮中,專注於能源的高效傳輸和智慧管理。從電能品質、電動汽車充電樁、儲能微網、電池化成與檢測,到工業電源,企業有五大核心業務板塊的多元佈局。盛弘股份在新能源及能源管理領域的深厚技術積澱和研發創新能力使企業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 持續科研投入推動中國技術國際化 羅濤認為,研發是企業不斷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盛弘股份每年將銷售收入9%投入到科研中。近年來,盛弘股份在儲能微網這一新興領域也有了巨大突破。 隨著全球電力系統向清潔能源邁進,間歇性再生能源(如風能與太陽能)逐漸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儲能技術成為未來智慧電網和能源互聯網發展的關鍵。 盛弘股份品牌團隊向記者展示了公司通過自主科研創新,推出的多種靈活高效的儲能解決方案。其儲能逆變器產品以高效率、低能耗和智慧化為核心亮點,成功進入了北美、歐洲以及東南亞等國際市場。這些產品在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的電力系統和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中被廣泛應用。 羅濤表示,中國企業產品在全球有競爭力。(視頻製作:記者 董鈺婕) 根據2024年7月中國乘聯會初步統計,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50.84%,意味著新能源車在整個汽車產業中佔據了重要的市場份額,這也勢必將使盛弘股份這樣的行業新勢力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全球市場方面,盛弘股份的充電樁業務現已出口約30個國家,在德國、英國、瑞典和挪威等經濟發達地區均有覆蓋。羅濤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推動新能源的普及與發展,成就能源自由。” 日前盛弘股份獲榜“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 意味著企業在全球新能源領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得到了國際認可,進一步鞏固了其在行業中的領導地位。 中國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優勢與價值 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市場,盛弘股份如何通過建立全球化的生產與銷售網路,確保自身在全球新能源市場始終佔據有利位置? 羅濤說:“從技術層面,中國充電樁產業對於海外來說,技術已經領先。中國企業剛出海時,研發製造出的技術方案雖然與海外相類似,但是更有成本競爭力,交貨快,這是原有的競爭力。近幾年,我們在充電樁領域技術不斷更新迭代,生產出新的分體式的充電樁,同時提出了功率共享的技術,這些產品和技術的解決方案,與其他同行的解決方案是不一樣的,在原有競爭力基礎之上,我們又帶給了海外客戶更好的投資回報,獲得了海外客戶的認可。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在加強的同時,也為全世界的用戶創造了價值。” 羅濤還提到:“我們的解決方案涵蓋了從路邊的大規模充電站到居民小區的慢速充電樁,甚至為物流車和工程機械提供充電服務。”這種靈活應對市場需求的能力,正是盛弘股份作為“隱形冠軍”的體現。 盛弘股份充電樁從中國市場出發,以東南亞、歐洲、北美等地區為橋頭堡,目前逐步建立起了全球市場的佈局。同時,公司在儲能微網領域,也成功滲透至包括美國、德國、西班牙、英國等發達國家的市場,成為這些國家新能源項目中的重要技術供應商。 採訪中,羅濤曾提到他非常喜歡的一本書——《隱形冠軍》。由赫爾曼·西蒙創立的“隱形冠軍”概念,指的是在某一細分領域或行業中做到全球領先、佔據壓倒性市場份額的中小企業。羅濤表示:“我理解專精特新‘小巨人’和‘隱形冠軍’這兩個概念都是對行業和公司的認可。它們在本質上有著相似之處,強調企業在特定細分市場中的專注與競爭力。我們國家在推動專精特新‘小巨人’的過程中,也與‘隱形冠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完) 【編輯:錢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