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龍受阻,東南亞多國爭搶中國龍蝦市場香港新聞網1月25日電 在澳大利亞龍蝦因檢疫程序問題出口中國大陸受阻的3年裡,印度尼西亞、泰國和越南等東盟成員國正擠破了腦袋試圖搶佔其空出的缺口,想方設法將自己的龍蝦擺上中國人的餐桌。2023年,這三個國家占中國進口龍蝦總量的6.8%,比2019年翻了一番。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情況持續時間越長,東南亞國家可以爭奪的機會就越多,而澳大利亞想要扭轉局勢也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據澳大利亞農業部數據,在2018至2019年度,該國龍蝦出口額共計7.52億澳元(約合人民幣35.34億元),其中約94%銷往中國。自2020年10月起,澳大利亞龍蝦因檢疫程序問題出口中國大陸受阻,這一比例已降至幾乎為零。 據中國相關進出口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主要從新西蘭進口岩龍蝦(rock lobster),其占市場總額的近40%;其次是墨西哥,占20%。美國也是澳大利亞退出的“受益者”之一,2023年美國占中國龍蝦市場份額的近16%,高於2019年的2.9%,相關貿易額增長了3.5倍,達到973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98億元)。 與此同時,印尼、泰國和越南這三個東盟成員國也在努力搶佔更大的市場份額,2023年三國占中國進口龍蝦總量的6.8%,比2019年翻了一番。 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印尼是中國第五大龍蝦出口國,2023年龍蝦出口額將達到182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31億元),同比增長近44%,占市場份額的2.9%。 而泰國作為中國第七大海產品進口國,其龍蝦出貨量自2019年以來增長了160倍,從總價值8.81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3.23萬元)增至去年的141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275.86萬元),占市場份額的2.2%。 對此,總部位於新加坡、在東南亞資本市場,有超過40年經營歷史的“銀河—聯昌”金融服務機構的一位經濟顧問分析認為,中國是一個主要的消費市場,澳大利亞的退出為東南亞地區的海產品出口商提供了瞄準這一海產品市場的巨大機遇。而來自澳大利亞的大量龍蝦也因無法進入中國市場而變得更便宜,東盟國家的消費者也能消費得起。 此外,這一數據增長的背後,也有中國向東南亞鄰國靠攏,以緩衝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之間日益複雜的地緣政治關係的原因,同時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巨大市場潛力也在不斷吸引東南亞出口商擴大業務。 不過,這三國中有一個特殊例子——越南。作為中國第八大龍蝦進口來源國,越南2023年出口中國的龍蝦數量大幅下降,從2022年的近39%降至去年的1.7%。 究其原因,上述經濟顧問分析稱,這是由於越南龍蝦產業缺乏與澳大利亞一樣完善的養殖程序和法規,有養殖戶捕撈野生龍蝦,而這一點違反了中國的動物保護法。 雖然東盟成員國正爭先恐後進入中國市場,但他們目前的出口量還不足以填補澳大利亞離場留下的市場缺口。 過去中國每年的龍蝦進口額在9億美元上下浮動,而自2021年起,這一數據降至6億美元左右,2023年中國龍蝦進口額為6.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5.12億元),比2020年下降了31%。 除了增加進口渠道,中國近年來也一直在探索本地養殖海外龍蝦品種,以滿足國內需求。 從2021年起,中國在新疆開始養殖澳洲淡水龍蝦。2023年年底,首批“新鮮出爐”的澳洲淡水小龍蝦已經空運發往我國古城西安,為當地市民帶來了一場美味的盛宴。 據澳大利亞媒體此前報道,對於澳大利亞來說,它仍然抱有希望,認為它的龍蝦有朝一日會在中國受到歡迎。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賈揚特·梅農(Jayant Menon)指出,如果繼續保持現狀可能會出現不可逆轉的變化,對澳大利亞龍蝦出口商造成負面影響。 他解釋稱,當中國與其他替代供應商建立起新的堅實的貿易關係時,即使中澳緊張的雙邊關係完全恢複,轉回貿易關係也需要成本。 澳中工商業委員會西澳分會主席詹姆斯·克拉克(James Clarke)對此透露,該委員會全國主席戴維·奧爾森(David Olsson)已於2023年11月正式致函澳總理阿爾巴尼斯,呼籲恢複對華活龍蝦出口。 他表示,委員會相信,澳大利亞的優質產品仍能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卓越的品質和價值,“龍蝦產業一直在努力優化澳中兩國之間供應鏈的效率,以盡可能新鮮的方式將產品推向市場。” 2023年開始,隨著中澳關係解凍趨穩,中國逐步取消了針對澳大利亞輸華煤炭、木材、大麥等產品的進口限制。 與此同時,澳龍蝦對華出口能否恢複、何時恢複,也成為外界觀察中澳經貿關係修複進程的重要“風向標”。報道寫道,“門是慢慢越開越大,但(龍蝦貿易的)限制仍然有效。” 克拉克對此表示:“委員會明白,圍繞活龍蝦貿易的問題不同於大麥和葡萄酒。不過,我們希望,隨著雙邊關係中不斷增加的誠意,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日子即將到來。”(完) 【編輯:豐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