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給中國文創插上翅膀 香港指揮家:親身見證香港中通社12月16日電 題:數字技術給中國文創插上翅膀 香港指揮家:親身見證 香港中通社記者 吳一帆 中國近年藉助飛速發展的數字技術保育文化資源、開發文創產品,官方及民間參與熱情都很高。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盧映川本月14日對這方面已取得的不俗成績做了一個“小結”,主要是四個方面。 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觀眾在數字中國主題展區觀展。圖源:新華社 一是促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開發和轉化,這些資源包括文物、典籍、各類藝術作品等。如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了約186萬件文物藏品,目前據了解已有90萬件套實現了數字化採集,佔48%左右。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古籍大約有317萬冊件,目前有61萬冊件實現了數字化採集,約佔19.3%。 二是大力推動數字技術應用,培育發展新型業態。比如舞台藝術領域,大力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演出演播並舉,在積極促進線下演出的同時,大力推進演播開展,推動舞台藝術向網絡化、數字化方向發展,打造“第二劇場”。還有旅遊領域大力推進沉浸式體驗業態發展。 三是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內容供給,提升文化服務的數字化服務能力。包括推進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公共文化雲建設。目前,除了中國國家公共文化雲之外,200多個地方有公共文化雲,總計資源量達到1530TB以上。 四是用數字賦能文化藝術傳播,促進旅遊服務管理不斷改善,積極推進雲展覽。如《數字遊敦煌》《數字故宮》等項目在社會上產生了非常好的反響。 香港青年愛樂樂團音樂總監及常任指揮、南京大學副教授呂曉一常往來中國內地及香港,指揮多個交響樂團、合唱團。他以近年親身經歷為例,向香港中通社記者介紹了數字技術發展對中國音樂市場、音樂教育的推動作用。 在江蘇宿遷,呂曉一擔任2018年夏成立的民間合唱團“宿遷小大姐合唱團”指揮。“這個合唱團成立不久就遇上新冠疫情,我見證了她們一路克服很多困難。2019年以來,正是通過一些網絡直播演出,她們的知名度漸漸打開,如今在線上、線下都有不少樂迷和‘粉絲’。” 呂曉一表示,這件事啟發了他思考。一方面網絡直播可以打破空間界限,只通過手機和互聯網就讓現場音樂之美“直達”每個人。另一方面,將演出精彩片段剪輯成現在流行的短視頻,放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也契合了當代人快節奏生活裡的娛樂習慣。可以成功吸引特別是很多年輕人的關注,促進他們對看似“冷門”的古典音樂產生興趣。 他介紹,10月底在俄羅斯落幕的第二屆遠東合唱奧林匹克比賽中,宿遷小大姐合唱團斬獲“女聲組金獎”“最佳指揮獎”“最佳歌唱家獎”三項大獎,成為單組比賽獲獎最多的合唱團。比賽中,宿遷小大姐合唱團正是通過線上遠程方式演唱歌曲,現場觀眾和評委藉助大屏直播觀看。本屆比賽共有來自俄羅斯、中國、烏克蘭等國家的150支合唱團或現場、或遠程參賽,在12個組別中各展風采。 “直播、短視頻、抖音……這些數字傳播手段看似‘年輕’,卻好像給歷史悠久的古典樂插上了翅膀,讓古典樂為更多人喜愛,也便利了國際藝術交流。我是樂見其成的。”呂曉一說。(完) 【編輯:王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