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觀察 | 從粵港澳統一身份認證梳理“數字灣區”全景圖香港新聞網11月23日電 “一碼暢行三地”的粵港澳統一身份認證成為這幾日香港市民的熱點話題。統一身份認證只是灣區融合發展的一小部分,未來三年,粵港澳大灣區將從七個方面探索數據特區,成為全球領先的數字灣區。那麼,這三年里,粵港澳大灣區將會帶來怎樣的改變?我們就從統一身份認證開始說起,對數字灣區進行全景式的觀察和瞭解。 這件事得從日前廣東印發實施《“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說起。 這份《行動方案》的發佈標誌著“數字灣區”建設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數字灣區”建設的總目標是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全球數字化最高水平的灣區。目標到2025年,“數字灣區”建設任務基本完成,實現大灣區數字化規制規則有效對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高效聯通,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均衡發展。 《行動方案》明確了7方面重點任務,即“六通一融”——“要素通”、“基座通”、“商事通”、“產業通”、“治理通”、“生活通”和“數字融灣”。 《“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的六通一融 具體來說是哪些改變?與香港市民又有哪些相關? 簡單來說,就是未來灣區以數字為基礎的在軟硬件方面的三地融合。 “要素通”,就是指粵港澳的數據、人才、物流、資金暢通流動。廣東將依託橫琴、前海、南沙、河套作為粵港澳全面合作平台的示範效應,探索建設“港澳數據特區”,實施“南數北上、北數南下”計劃,加強跨境數據流通服務與分類管理。 “基座通”是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尤其在一體化算力網絡方面,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建設,整合粵港澳三地網絡、算力、存儲、數據等資源,優化大灣區算力資源共享發佈平台,未來大灣區將在計算與存儲兩個領域同向發力。 “商事通”則是以數字化賦能投資興業。廣東將發揮“粵商通”平台優勢,為大灣區企業提供營商全鏈條、掌上辦的服務。在粵港、粵澳“跨境通辦”機制下,依託“投資廣東”平台搭建大灣區招商主平台,助推粵港澳三地精準高效招商和企業需求對接。還有“粵省心”12345熱線平台,為企業提供全天候精準的訴求解決渠道和服務。 “治理通”則是要加強三地數字化協同共治,推動灣區社會完善“一網統管”體系建設,提升“粵治慧”省域治理總平台能力,不斷提升政府治理數字化、科學化、精準化水平。 “產業通”聚焦建設數字產業集聚發展新高地,開展數字政府產業賦能行動,打造信創、數字政府、數據、網絡安全產業集聚區,鼓勵三地企業和科研力量開展通用人工智能研究和建設。 其中,“生活通”成為最引人注意的一項。灣區將開發和上線“灣事通”小程序,三地市民“一碼暢行灣區”,結合粵系列移動政務服務平台,把香港的“智方便”,澳門的“一戶通”等三地的公共服務銜接融合,著力打通三地政務服務鏈條和數據流動堵點,優化統一身份認證、電子簽名互認互通,實現更多居民和企業高頻服務“跨境通辦”。 《行動方案》依託橫琴、前海、南沙、河套作為粵港澳全面合作平台的示範 從“灣事通”綜合服務小程序開始,圍繞粵港澳三地居民出行、通關、通信、支付、求職、養老、醫療、教育、旅行等場景,提供70餘項高頻事項,為大灣區居民與外籍人士提供‘一體一面’無感便捷的綜合服務,以數字化實現‘一碼暢行灣區’,近日將同步在支付寶、微信的內地和國際端同步上線。 六通一融的《行動方案》將加快數字政府基礎能力均衡化,提升數字基礎實力,帶動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全面融入大灣區產業鏈、供應鏈、生活圈。此外,深化粵港澳大灣區與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等經濟圈協同,增加經濟縱深。 目前已有3200多名港澳專業人才在內地執業,累計3500多人通過“一試多證”獲三地技能證書,廣東已建成“灣區社保通”服務專窗237個、港澳地區社保服務網點85個。 這些數據將為建設‘數字灣區’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楊鵬飛表示,相比粵港澳三地政府主導推動合作的傳統模式,這次“數字灣區”在建設上的最大特色,是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社會參與的模式。廣東將建立‘數字灣區’建設專責小組,還將建立粵港澳三地‘數字灣區’聯合工作機制,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參與聯合工作機制,還將引導推動社會資本設立‘數字灣區’建設發展基金。 從《行動方案》發佈的內容看,此次由廣東省發出的這份方案將持續推進實施。在未來兩年內,廣東將繼續發揮數字政府牽引和支撐作用,加快帶動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數字化發展,促進粵港澳三地經濟發展、公共服務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推動三地統一大市場和優質生活圈加速形成。而最終的願景,是讓“數字灣區”建設成為大灣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完) 【編輯:錢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