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鋪空置率飆升 專家:五大因素成困局香港新聞網8月20日電 中原(工商舖)日前發佈數據,7月份商舖租務成交錄得314宗,與上一個月持平,在四大核心消費區的商舖空置率,尖沙咀空置率接近8%,為近9年新低。香港街頭的店鋪為何成片倒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中國金融智庫專家宏皓認為五大因素造成香港商鋪困局,需要進行結構性的調整或可改觀。 香港零售業一直是全球聞名,曾經也風光無兩。2008年卓悅租入銅鑼灣羅素街的一個商鋪,每月租金就達到58萬港元。到了2012年,瑞士名表品牌浪琴,又以230萬的天價月租搶租該鋪,標誌著香港零售業進入鼎盛時代。當時的羅素街,連續幾年都被評為“全球最貴街道”,每平米的租金超過三萬。 中通社資料圖。 而如今,香港的商鋪卻出現轉折,不僅租金下跌,空置率也不斷上升。 世邦魏理仕不久前發表《2024年上半年香港商業房地產市場觀點》,港商業房地產市場整體疲軟,商舖空置率今年第二季空置率較上季上升0.2個百分點。核心區街鋪鋪租仍然低於2019年高峰約30%。 中國金融智庫專家宏皓認為,有五大因素使香港商鋪陷入困局。一是電子商務的異軍突起,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台來勢汹汹,它們憑藉低價和便捷的優勢一路高歌猛進,讓香港街頭的小店營業額受到衝擊;二是租金壓力:香港堪稱天價的租金猶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尤其是在顧客日漸稀少,收入大幅減少的情況下,還要承擔高額租金,這無疑是雪上加霜;三是客源減少,曾經內地遊客是香港消費市場的中流砥柱,但如今這個龐大群體的減少,使得眾多依賴遊客消費的店鋪失去了主要的客源;同時本地港人北上消費成新潮,周末去深圳購物,影響了香港本地商鋪的很多客流;四是創新不足:一些傳統店鋪未能藉助新媒體來營銷自己,僅以老顧客維持的日子會越來越艱難;五是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全球經濟的波動恰似天氣預報中的颱風警報,香港這座“小島”也難以獨善其身,國際貿易摩擦不斷、金融市場動蕩不安,這些都讓消費者捂緊了錢包,購物時變得更加謹小慎微。 宏皓認為,香港商鋪空置率的居高不下是多種複雜因素相互交織的結果。香港商鋪陷入困局,表面是商鋪問題,實質是香港經濟結構性調整的壓力帶來的後果。香港經濟的蓬勃發展,社會結構也在悄然發生變化。貧富差距逐漸拉大,高端消費市場和低端消費市場之間的鴻溝日益明顯,這給商鋪的經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長期以來,香港的經濟過度依賴金融服務和房地產這兩大支柱,其他產業由於得不到充足的資源滋養,自然逐漸萎縮。而商鋪高昂的租金也不斷擠干商家的利潤。 宏皓表示,香港是國際化的大都市,是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完善的法制體系,在城市管理和營商環境方面在全球都處於領先水平。要想破解商鋪這一難題,需要政府、業主和商家齊心協力,通過調整租金政策、推動產業升級等舉措,探尋出一條適應當前經濟形勢的生存發展之道。 (完) 【編輯:錢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