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國際車展爭鋒 誰執牛耳香港新聞網9月7日電 世界最大規模的車展之一——慕尼黑車展本周拉開帷幕,中國車成為本次車展最大亮點。特斯拉缺席十年之後,再度登台亮相,與來自中國的廠家爭奪電動車行業的霸主地位,說明電動車行業的激烈競爭,從車展可以看到未 來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那麼這場汽車製造的爭霸戰,究竟誰執牛耳? 中國汽車占車展半壁江山 本屆IAA慕尼黑國際車展備受矚目。 由於整個行業向電動車的轉型,因此,電動汽車是本次車展的焦點,而中國車商表現格外引入關注。雖然是在德國慕尼黑展出,但車展占半壁江山是中國製造的汽車。 而此次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在2013年之後再度重返IAA,并將在此正式推出面向大眾市場的改進版Model 3更令人意味深長。 機動車咨詢公司Berylls的布爾加德( Jan Burgard)表示,通常不參與這類車展的特斯拉此次也特地前來慕尼黑應展,說明電動車行業的激烈競爭也引起了特斯拉的關注。 中國汽車慕尼黑秀場 布爾加德對德國《商報》表示:"未來幾年之內,全球汽車市場將被電動汽車行業的眾多後起之秀所瓜分,而人們現在就想瞭解一下各家車商的底細。" 在中國汽車市場已經佔據主導地位的中國汽車製造商們,也希望以價格優勢贏得歐洲消費者的青睞。德國汽車研究中心的杜登霍夫( Ferdinand Dudenhoeffer)表示,中國汽車製造商正在藉助慕尼黑國際車展發起對歐洲市場的攻勢。 不得不提到的是,今年的慕尼黑國際車展可以說是歷年來,含“華”量最高的一年。據不完全統計,今年的慕尼黑車展上,有近50個中國品牌參展,除了比亞迪、上汽MG、零跑這樣的整車廠,還涵蓋了智能化、電動化以及零部件供應商等多個領域。 其中動力電池領域,包括含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欣旺達、中創新航、孚能科技等13 家企業都有參展。而在智能汽車軟硬件和智能駕駛上,地平線、億咖通、輕舟智航、元戎啟行、商湯科技等自動駕駛方案供應商和激光雷達等智能駕駛硬件提供商都有亮相。 而且這些中國汽車企業,要麼發佈全球戰略車型,要麼發佈了全新的技術。 外媒報道顯現歐洲的危機感 自2017年開始,像豐田、日產、三菱、克萊斯勒、通用汽車等眾多主流車企一再缺席各大汽車展會。這次的慕尼黑車展也不例外,豐田、本田、日產、三菱、通用、起亞等非歐洲本土車企繼續缺席,由法國PSA集團和意大利FCA集團合併而來的STELLANTIS集團,同樣沒有出現官方的展位圖中。 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缺席的企業中,大部分外國車企在電動化轉型、智能化方面表現都相對落後,在新能源方面也沒有太大的動作。 因此,本次車展就像是中國車與歐洲車的對決。以大眾、奔馳、寶馬為代表的德國本土車企,與遠道而來的中國車企成了這次車展的主角。 面對著中國品牌的“來勢汹汹”,歐洲車企所感受到的威脅程度自然也將越來越大。 在瑞銀集團最新公佈的分析報告中就明確指出,在比亞迪等品牌的帶領下,到本世紀末,中國汽車廠商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將出現成倍增長。 對於中國電動汽車這幾年來的崛起,歐洲汽車企業明顯感到了壓力。翻看主流歐洲媒體對本屆慕尼黑車展的相關報道後不難發現,有關中國品牌的消息已佔據了這些媒體半數以上的篇幅。甚至有外媒還專門針對中國品牌的全新車型進行了詳盡的匯總和分析。 知名汽車網站Automotive News Europe的報道中指出,隨著中國品牌越來越多地瞄準競爭激烈的歐洲市場,隨著比亞迪、極氪、零跑等新車型車型在慕尼黑車展上的亮相,也將對歐洲品牌帶來前所未有的威脅與挑戰。 與此同時,德國媒體automobilwoche也表達出了同樣的觀點。 同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廠商高調參與的態勢截然相反,歐洲廠商則在慕尼黑顯得非常低調。德國本土汽車巨頭大眾、寶馬和奔馳是和法國的雷諾共同參展的,而旗下擁有 14 個品牌的斯泰蘭特集團(Stellantis Group)卻僅派出了歐寶一家參展。 中國車企熱度之下還缺少什麼 此次車展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中國的自主品牌特別多。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比亞迪和蔚(來)小(鵬)理(想)。還有更多的車企如零跑、上汽、長安等等國產車。 而這些國產車全都是奔著全球發展戰略去的。無論是零跑的C10,還是由長安、華為、寧德時代“聯合出品”的阿維塔,或是上汽的MG名爵等這些都展現出對於歐洲、亞太、中東和美洲四大市場進軍的決心。 而今年慕尼黑車展的新勢力最搶眼,小鵬計劃明年正式進入德國市場。在這之前,小鵬用了三年時間布局歐洲市場,在歐洲市場導入“直營+授權”新零售模式,在丹麥、荷蘭、挪威和瑞典建立起銷售和服務網絡。 據小鵬官方,小鵬已在歐洲建立了10家品牌門店和授權門店。到2023年底,還將有7家門店開業,屆時歐洲的小鵬汽車服務中心總數將達到15個。 這一系列的操作令外界感到來自中國製造新勢力正不斷向全球開疆拓土。 日內瓦車展連續四年的取消,法蘭克福車展的更名,細數此前幾年的各大頭部車展,似乎都是在走下坡路。與國際趨勢不同的是,中國國內的一眾車展倒是欣欣向榮,這個現象的背後,是部分主流車企的缺席,以及汽車主戰場和技術高地開始遷移。 三十河東,三十年河西,幾年前,中國車企參加海外車展或許還有著“朝聖”的心理,但如今在智能電動車時代,中國汽車產業崛起仿佛已是必然大勢。 羅蘭貝格咨詢公司工業問題專家基爾施泰特(Eric Kirstetter)在面對媒體時說,當下的汽車市場上,入門級的電動車非常稀缺,因而使得生產成本較低的中國廠家占盡了競爭優勢。"但他們唯一缺乏的則是品牌信譽,因此他們會在市場營銷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其中也包括參加慕尼黑國際車展。"(完) 【編輯:錢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