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為何崇文抑武?其實宋太祖也是不得已慶歷二年(1042年),宋仁宗為了向西夏前線傳遞中央重視武功、鼓舞士氣的信心,特命一直在前線指揮的四位頗有名望的文臣改升武職。令朝廷沒想到的是,這項任命遭到了其中三位的堅決否決,尤以範仲淹反應最大。他連上三道奏表,請求皇帝收回成命——他絕不能接受自己成為一個武官。範仲淹的反應恰恰反映了宋朝一個不成文的國策“崇文抑武”。 這項全國上下默認的國策,自宋太祖開始實施調整後,一直延續到北宋滅亡。而後雖然南宋朝廷對此有所反思,但整體依舊存在著崇文抑武的氛圍。這項政策成為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後世史學家、學者、執政者、官僚們都在不斷反思宋朝的這項國策。現代大眾更是送給了宋朝“弱宋”這樣的稱號。宋朝那段歷史我們如何從崇文抑武的角度進行解讀?西北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陳峰,通過《武士的悲哀:崇文抑武與北宋興亡》一書,將北宋的歷史與這項國策的發展聯合起來,在宋朝由興到衰的過程中,講述崇文抑武對社會各界及其後世產生的影響。 宋以前經歷的五代十國時期延續了唐重視武功的風氣,國家四分五裂,文治荒廢,讀書人無法出仕,只得投靠兵戎。後漢時,朝中大將史弘肇曾宣稱:“安朝廷,定禍亂者,只須長槍大劍,至如毛錐子焉足用哉!”這一說法正是當時社會環境的寫照,以武制武,以武博功名的社會,讓人民苦不堪言。 此書從宋太祖著名的杯酒釋兵權說起,以一場戲劇化的奪權拉開了整個宋朝崇文抑武思想的大幕。宋太祖黃袍加身入主開封皇宮四個月後,駐防河東南部昭義軍節度使便起兵造反,而後屯兵揚州的淮南節度使李重進也反了。除了公開反叛,暗中的陰謀奪權更是讓人不得安穩,隨時要提防叛亂、兵變、暗殺等等問題。依靠武人政變上台的宋太祖決心改變這種現狀。 宋太祖先解除了禁軍中地位最高將領的軍職,改任地方節度使。而後面對著親信,以一種戲劇化的方式解除了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和張令鐸四人的軍職改任地方節度使。當然這看似戲劇的一幕,宋太祖準備了近四個月,為了保證一步到位必然是胡蘿蔔加大棒兩手準備。同時兌現諾言以皇親的待遇許他們富貴。 借著杯酒釋兵權的余威,宋太祖一方面將中央直屬的禁軍最高主將職位閑置起來,另一方調整禁軍的比例結構,由兩司變為三衙,削弱禁軍的力量。使各衙互相制衡,且沒有最高指揮,進一步增加朝廷對禁軍的控制。對於困擾著中晚唐的藩鎮割據勢力,宋太祖通過調地方精兵入中央禁軍,地方財政改革中央督運,打擊地方節度使,明升暗降等操作使得地方再也無力與中央抗衡,形成中央在軍力、財力、民心等方面的絕對優勢。 在削弱軍權的同時,宋太祖逐漸讓文人掌管中央和地方管理權,並極力提高文人的社會地位,有意在朝內外培養“崇文”的風氣。宋太祖帶頭擴修國子監和孔廟,並帶領群臣拜謁供奉孔子,再度將儒學定為修身致仕之學。宋太祖極為重視科舉制度,雖然在唐科舉制度就成為官員選拔的標準,但是唐仍舊是貴族社會,科舉制實際還是籠罩在貴族勢力的陰影下,寒門學子無法靠此出人頭地。 到了宋朝,宋太祖擴大科舉規模,擴大了錄用文官的數量,並親自主持殿試,仔細對中舉學子詢問、測試,如遇科考不公或徇私舞弊等情況,宋太祖絕不姑息,只有自己親自測試過才準予放榜公示,在世人面前做出了表率。此後科舉殿試成為常設,之後所有中舉入仕的文臣都有了“天子門生”的榮譽稱號,可想而知在整個社會中對於崇文之風的影響。 宋太祖的治國方針和定國策略被他的後繼者弟弟宋太宗全部繼承,宋太宗很早就跟著宋太祖出入沙場,同樣深知武人亂政的危害。在書中陳峰分析到,畢竟兄終弟及這樣的繼承方式,有違傳統。所以,出於私心,宋太宗對於宋太祖的臣子們信任不足,從而產生強烈的猜忌心理。正是出於猜忌與不放心,宋太宗更是要嚴格遵循太祖的政令,向世人證明他是太祖思想獨一無二的合法繼承者,並且加大力度削弱武將和重用文官。 對後世政治影響最大的“將從中禦”,就是太宗朝深化抑制武將舉措的重要產物。為了防止帶兵將官擅自行動,皇帝在每次軍事行動前,都要對將領作重要指示,給出排兵布陣必須依靠的陣型圖,並且派出親信任都監,監督武將的舉動及有沒有按照皇帝的命令行事。戰場形勢多變,依靠遠程指揮必然有大問題。武人出身的宋太宗並非不知道這項制度的問題,為了抑制武將發揮文官的作用,也不得已而為之。北宋抗遼著名將領楊業的悲劇,就是由這樣的制度所造成的,雖然宋太宗對於楊業的死感到悲慟,但依舊堅持令從禦出的狀態。如果在聽話和能力中二選一,宋太宗無疑會選擇聽話的將領,哪怕是平庸之輩。從宋太宗這裏就已經出現了嚴重的保守主義傾向,多疑、專權和保守的風格正是宋太宗的個人風格,而且也影響到後世子孫。 基本上到了宋太宗一朝,風氣已成,而後的皇帝遵循太祖太宗的政令,加大崇文抑武的風氣。北宋的武將受到來自皇帝、文臣、輿論的層層壓制,最終有誌者不入行伍,軍事人才雕零,將帥士兵越來越平庸,造就了如今所說的“弱宋”。 《元史·世祖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宋朝滅亡後,忽必烈曾詢問宋朝降將,妳們為什麽投降?降將回答:“宋有強臣賈似道擅國柄,每優禮文士,而獨輕武官。臣等久積不平,心離體解,所以望風而送款也。”這是宋朝武將心中的怨,他們認為這股怨來自權臣賈似道。看了《武士的悲哀:崇文抑武與北宋興亡》後,我們便清楚了這種怨是如何發展到這一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