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女人真敢打,真能打!" 揭秘真實的"紅色娘子軍"她們的故事,是藝術作品中的經典。1961年,電影《紅色娘子軍》一經上映就風靡全國;1964年誕生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至今仍是中央芭蕾舞團的保留劇目。 舞劇的成功和同名電影的轟動,使紅色娘子軍的名字傳遍大江南北。然而,實際上關於這支軍隊的記載,歷史檔案中只有簡單的一句話,她們的故事是如何被世人所知的? 這段傳奇的真實歷史,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裏只有一句話的簡單記載:“在中國工農紅軍瓊崖獨立師師部屬下有一個女兵連,全連有一百廿二人。”記錄在一個叫做《瓊崖縱隊戰史》的小冊子裏。最早對這句話產生興趣的人是一名年輕的宣傳幹事,名叫劉文韶。也正是他,第一個把紅色娘子軍的故事從史料當中挖掘出來,寫成報告文學發表。 1956年,海南軍區政治部年輕的宣傳幹事劉文韶在撰寫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征文的時候,被《瓊崖縱隊戰史》中的這一句話吸引,決定去尋找傳說中的女兵連,他沒想到,一段塵封的歷史就這樣經過他的采訪挖掘終於重現世間。 最初的采訪並不順利,劉文韶翻遍能夠找到的瓊崖縱隊資料,卻再沒有發現任何女兵連的記載。他又詢問了不少曾在瓊崖縱隊工作的同誌,還是一無所獲。直到找到時任海南軍區副司令員的馬白山將軍。馬將軍很肯定當時確有一個女兵連,稱女子軍連。他建議劉文韶到女子軍連活動的樂萬老根據地去尋找。 劉文韶與馮增敏 劉文韶於是就到了樂會縣去采訪,他打聽到這裏的婦聯主任馮增敏曾經是一名老紅軍,決定先和她聊聊。多年後劉文韶對馮增敏依然印象很深,她是大眼睛,個子不太高,短頭發非常利落,一個精神抖擻的中年女性。 馮增敏一聽劉文韶要找這個女兵連,她當時就哈哈大笑說:“太巧了,我就是當年女兵連的連長。”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劉文韶喜出望外,就這樣開始了在樂會縣長達一個多月的第一輪采訪。 劉文韶采訪了馮增敏三天,當講到女子軍連的英勇戰鬥時,馮增敏手舞足蹈,慷慨激昂;提起女子軍連姐妹壯烈犧牲的事跡,40多歲的大姐黯然落淚。然而,劉文韶的發掘之旅才剛剛開始,他需要尋找更多的女子軍,他就和他的翻譯借了兩輛自行車,然後一個村子一個村子在樂會縣找,他們找到了很多還健在的娘子軍女戰士,最後一共采訪到三四十個人。 從老戰士們的講述中,劉文韶重新整理了那一段歷史:女子軍連誕生的1931年,正是瓊崖第二次土地革命的高潮;女子軍連誕生的樂會縣第四區(今瓊海市陽江鎮),則是當時瓊崖革命活動最為活躍的“小莫斯科”。女子軍連主要任務本是保衛領導機關、看守犯人和宣傳工作等。但隨著戰爭形勢變化,她們很快投身到了一場又一場的戰鬥中。據統計,這百余名平均年齡不足20歲的女子軍,在短短的500多天裏,參與戰鬥達50多次。 女子軍連剛剛成立時,她們就穿上了統一的制服,短褲、大襟衣、列寧帽,連長和指導員發短槍、皮帶,每個戰士一條子彈帶,袖章上寫著“女子軍”三個字,裝備和男紅軍都一樣。常年紮辮子的姑娘們還自發剪短了頭發,摘掉了耳環,打扮得也像男子漢。盡管如此,國民黨民團甚至一些男紅軍仍然小看她們,覺得一群女子“頭發長見識短”,能打什麽仗? 而在一次次真槍實彈的歷練後,女子軍們的聲威徹底打響了。無論是戰友,還是敵人,都不得不感嘆:這群女人真敢打,真能打!馮白駒將軍多年後還回憶:“有一次女子軍連參加主力作戰,打敗敵軍後,以連為單位計算繳獲,女子軍連還占第一位。” 劉文韶前後采訪了半年,終於寫出了這篇報告文學,裏面人物地點完全屬實,然而只有大標題“紅色娘子軍”經過了文學加工。 因為女子連的真實的番號叫“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特務連在當年的意義就是特殊任務的意思。劉文韶當時覺得,我們提到特務可能就聯想到是一個比較負面貶義的詞匯,所以他就想把這個名字給換一下。後來他突然想到,我們中國歷史上一直就有楊家將和花木蘭這樣的巾幗英雄,大家都叫她們娘子軍,娘子軍這個名字非常響亮,他就在題目上寫下《紅色娘子軍》,這個名字就這樣誕生了。 《紅色娘子軍》電影海報 “紅色娘子軍”的故事就這樣家喻戶曉,這個名字紅遍大江南北的時候,那些曾經浴血奮戰的女戰士們終其一生,默默無聞地在瓊島家鄉過著最普通的農婦生活。 1984年紅色娘子軍健在的女戰士們 其中有一位女戰士叫王運梅,老人很樸素,沒讀過書不認識字,她以為參加了革命就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所以她一直以為她就是黨員。直到2010年有人問她說,妳每年交多少黨費?她這個時候才知道自己只是參加了革命,但並不是黨員。老人不能接受這個事情,她很執著地說我參加了革命,我一定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然後就很強烈地提出這個要求。老人找人幫她寫了入黨申請書,堅持了一年多,她在102歲的時候成為了預備黨員,入黨之後一年多就過世了。 王運梅入黨 2014年4月19日,最後一位在世的女子軍老戰士盧業香,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享年100歲。隨著最後一位紅色娘子軍戰士的逝世,那段英雄的、光輝的歷史越來越遠去,但它會永遠被人們銘記。 (原標題:巾幗英雄!她們參加過50多場戰鬥!揭秘真實的“紅色娘子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