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古代戲曲中的女狀元

分享到:
2021-03-08 17:13 | 稿件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有明確記載的女詩人、女商人甚至女將軍,但是否出現過女狀元,一直眾說紛紜。在民間,關於女狀元,有很多說法。她姓甚名誰,生活於哪個朝代,主考官是誰甚至考題是什麽都非常詳細,不過這些都沒有明確的史料。

清代光緒年間,根據當地傳說而立的“女狀元”碑。資料圖 王東志 攝

  當然,這並不影響女狀元在戲曲中頻頻出現。這些故事中的女狀元,有的身世有記載,有的就是虛構的人物,但是在這些藝術家的筆下,女狀元們聰明機敏,重情重義,令人印象深刻。正是得益於戲曲的廣泛傳播,女狀元的故事在民間得以廣泛流傳。

  在歷史與戲曲之間的黃崇嘏

  晚唐至五代時期的臨邛(qióng)人(今四川邛崍市)黃崇嘏(ɡǔ),是最接近歷史的“女狀元”。為何這麽說,因為她的傳奇經歷,正史上有記載,而且她也的確有詩流傳於後世(《全唐詩》有收錄)。不過,至於她中狀元,多半是後世的附會之說。

四川邛崍銅鼓山,亦稱崇嘏山,為紀念黃崇嘏而命名,當地還建有不少紀念建築。資料圖王東志 攝

  記載五代十國歷史的《十國春秋》,在《前蜀》第十二卷,就記載了她的生平。晚唐時期,黃崇嘏的父親曾在蜀中任使君(州郡的長官),她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工詩善文。12歲時,父母相繼亡故,她與老保姆相依為生。成年後,她常女扮男裝,四處遊歷。公元888年(唐僖宗文德元年),黃崇嘏女扮男裝,來到一座縣城,不巧,這座縣城正好發生大火,路經現場的黃崇嘏被誣為縱火人。身陷囹吾的黃崇嘏,聽說知州周庠為官清正,就寫詩辯冤。詩雲:“偶離幽隱住臨邛,行止堅貞比澗松。何事政清如水鏡,絆他野鶴向深籠。”

  周庠得詩後,驚其才情,便召見黃崇嘏,查詢實情。周庠見她舉止斯文,態度從容,便“隨命釋放”。幾天後,黃崇嘏“復獻長歌”,周庠更為驚奇,再次召見她,還讓她與自己的兒子、侄子一起研討學問。不久,周庠還舉薦她代理司戶參軍(八品小官)。上任一年,黃崇嘏治理得卓有成績。

  周庠見黃崇嘏英俊多才,就主動提出把心愛的女兒嫁給黃崇嘏。這時,黃崇嘏給周庠送去一封求隱的信,並附了一首詩,其中一句這樣寫道“慕府若容為坦腹,願天速變作男兒。”也就是說,如果周庠要讓自己做女婿(坦腹是舊時女婿的美稱,典故的來源是書聖王羲之),只好祈願老天能馬上把自己變成男子。周庠此時才得知真相,黃崇嘏為黃使君之女。黃崇嘏歸鄉後,與一老嫗一起生活,守貧而終。後來,經過一些戲曲的演繹,黃崇嘏中狀元的說法流傳非常廣泛,明代楊慎的筆記《楊升庵外傳》都記錄了這件事。

  在講述黃崇嘏故事的戲曲中,明代戲曲家徐渭(1521-1593,他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大才子”)的影響頗大。他著有《四聲猿》雜劇,包括《狂鼓史漁陽三弄》《玉禪師翠鄉一夢》《雌木蘭替父從軍》《女狀元辭凰得鳳》四個劇目。其中《女狀元辭凰得鳳》一劇寫的是正是黃崇嘏的故事。徐渭給了一個完美的結局:黃崇嘏應舉高中,為官期間得到丞相周庠賞識,有意招其為婿。黃崇嘏只得將身份據實相告,丞相聞言大驚,後又以其子新科狀元配之,成就美事。黃崇嘏無奈之下改回女裝,由乳母黃姑證明其冰清玉潔,嫁與丞相之子。

  幾年前,筆者在邛崍朋友的陪同下,曾驅車實地探訪了邛崍火井鎮的銅鼓山。銅鼓山亦叫崇嘏山,正是後人為了紀念黃崇嘏而命名。黃崇嘏的墓也在這座山上。她的墓前還有一塊“王蜀女狀元黃崇嘏之墓”的碑。它是清代光緒十六年(1890)所立。當時,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播,黃崇嘏的另一個生平在民間流傳頗廣:黃崇嘏當年寫下隱退的書信及詩文後,周庠憐其才,將她的書信轉呈皇上,皇帝恩準黃崇嘏以“狀元身乘侍郎之父移歸梓裏”。當時到這裏尋訪古跡的稟生,立下了這塊“女狀元”的碑文。

  千百年來,後來者在崇嘏山上修建了狀元塔、寺廟以及狀元橋,以紀念這位才情卓著的女子。這些建築如今都是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

  “女狀元”孟麗君有多個版本

  如果說黃崇嘏的故事有事實為依托,那麽另一位女狀元孟麗君便是文學作品中塑造的角色。她是清代杭州才女陳端生(1751-約1796)筆下長篇彈詞《再生緣》中女主人公的名字。

  在這篇彈詞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元朝第二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六位大汗)孛兒只斤·鐵穆耳初登皇位,即後來的成宗皇帝,決定開科考試,招攬人才,並恩準漢人參與。孟麗君為救被權奸陷害的未婚夫——皇甫少華一家,冒名頂替他人參加科舉考試,一舉高中。中狀元後因身份可疑,鐵穆耳多番試探,結果她的身份被證實,成宗皇帝欲納其為妃,限她三天回復。孟麗君無意屈服,怒氣交加,進退兩難,被逼得口吐鮮血而亡。

  此劇廣受歡迎,數百年來,在《再生緣》最初的故事基礎上,衍生出多個版本,孟麗君的結局也極為多樣:有的版本說她與皇甫少華成婚,有情人終成眷屬;還有的說她做了成宗皇帝的妃子,後晉升為元代皇後;另有的說她被皇太後收為義女。孟麗君是中國歷史上女狀元的說法在坊間深入人心。

  在黃梅戲劇目《女駙馬》中,同樣塑造了一個經典的女狀元:馮素珍。熟悉歷史的都知道,駙馬是古代帝王女婿的稱謂,劇名“女駙馬”直接揭示該劇的戲劇性和矛盾性。戲劇梗概如下:舊時,李兆廷之父做官時,對馮家幫助甚多,馮家將女兒馮素珍許配給李兆廷。不巧,李家出現一連串事故,家道迅速衰落,馮家便逼李兆廷退婚。馮素珍與李兆廷在花園相會時,被馮家發現,馮家勾通官府,將李兆廷誣為大盜,問成死罪。馮素珍得丫鬟之助,扮成書生,連夜逃走,後來,馮素珍頂李兆廷之名參加科舉,甚至得中狀元,皇帝招為駙馬。完婚之夜,馮素珍說出實情,公主奏明萬歲,萬歲將李兆廷招為駙馬,馮素珍為二夫人。

  《女駙馬》是由傳統劇目《雙救舉》(亦稱《雙救主》)改編而成。《雙救舉》是1937年黃梅戲搜集而成,基礎內容非常薄弱,只能算個戲劇的提綱,後來黃梅戲著名編劇王兆乾先生在此基礎上,不拘泥於原本,經過不斷地挖掘,發展成經典劇目:《女駙馬》。

  歷史上真有女狀元嗎?

  那麽,歷史上真有女狀元嗎?

  明成祖時期,甘肅省甘谷縣有一個叫張玉景的女子,自幼習武,不愛紅裝愛武裝,15歲得武監生職銜。明成祖永樂三年(1405),進京城(南京)接受選拔,不小心暴露了女子身份,犯了當斬的欺君死罪。在臨斬之前,她乞求皇上改善自己家鄉的居住條件。明成祖好奇,於是召見張玉景,在了解了情況後,不僅沒有判她死罪,還賜予“女狀元”稱號,將其留在宮裏擔任武術教官。張玉景39歲病逝。如果張玉景真被賜為“女狀元”,也與人們理解中的狀元有一定的區別。

  根據史料記載,到了清代晚期的太平天國時期,南京出現了一位女狀元:傅善祥(1833-1856)。她是江蘇南京人,出身書香人家。父親傅槐極有文才,因科舉不第而捐了一個監生。傅善祥自幼聰慧過人,熟讀經史,是遠近聞名的才女。1853年太平軍定都天京(今南京)後,舉辦首屆科考,不論考生出身、門第、籍貫、年齡,都可以參加考試。傅善祥首次應試就一舉高中皇榜,洪秀全對她大加贊賞,並圈定傅善祥為狀元。由於太平天國這段歷史距現在不是特別遠,傅善祥為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之說深得人們的認同。

  不過,這段歷史並非沒有爭議。史學家認為,太平天國存在時間之短、滅亡之快,實在不足以稱為一個“朝代”。另據史學家商衍鎏(1875-1963)在《女狀元傅善祥考偽》一文中指出,傅善祥確有其人,當時她在東王楊秀清身邊工作,是一位女簿書(即女秘書),但並非女狀元。

  另外,在盛巽昌、李子遲所著的《太平天國十四年》中也否定了女狀元之說。羅爾綱在著作《太平天國史綱》中,也未提及女狀元之事。可見,傅善祥女狀元之說其實不靠譜。

  從眾多的史料分析來看,傅善祥很可能是因任用的需要,成為通過科舉選拔任用的女官員,只是並未被授予狀元稱號,就像早期的武舉考試,並非武狀元,只是武進士出身。

  張玉景和傅善祥是不是女狀元難以定論。其實,在古代,女子要想參加科舉並中狀元,實非易事。僅是破除當時束縛在女子身上的偏見就需要極大勇氣,更不用說還要長途跋涉到京城參加考試。

  相傳,唐代才女魚玄機在遊崇真觀南樓,正值一群新科進士爭相在觀壁上題詩留名。魚玄機看著觀壁上那些詩句,一時間感慨萬分,寫下了《遊崇真觀南樓睹新及第題名處》這首七絕,以抒心志:“雲峰滿目放春晴,歷歷銀鉤指下生。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唐代進士在崇真觀南樓張貼題名,是朝野矚目的盛事,而反觀她自己,盡管寫得錦繡詩篇,卻因女子身份沒資格參加科考。

  《唐才子傳·卷八》“魚玄機”中對此有記載:“嘗登崇真觀南樓,睹新進士題名,觀其志意激切,使為一男子,必有用之才,作者頗賞憐之。”

  有著同樣復雜心情的還有《儒林外史》中的魯編修。在《儒林外史》第十一回,魯編修沒有兒子,就把女兒當作兒子養,在女兒很小時,就請先生開蒙,讀的是《四書》《五經》;十一二歲講書、讀文章。魯編修常嘆道:“假若是個兒子,幾十個進士、狀元都中來了!”

  盡管歷史上沒有史料證實確有女狀元,但並不妨礙千百年來,人們對於女子也能考中狀元的殷切期許。正是這種期許,使得女狀元廣泛存在於戲曲、評書、小說中,且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視頻

更 多
【街採】在香港過中秋節是種什麼體驗?這些中秋相關的故事你還記得嗎?
赴京前特首辦答中通社:提速提質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
在香港過中秋節太熱鬧!月餅圖案香港上空高高掛起 飛龍各區遊走
李家超:中央贈港大熊貓計劃9月底抵港 盼望年底與公眾見面
香港火龍起舞氣氛濃 萬人空巷迎中秋
香港功夫影星徐少強因病逝世 享年73歲
【灣區行·撞見專精特新】就在深圳 想不到還有這麼多“隱形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