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牛年話犧尊

分享到:
2021-02-19 17:29 | 稿件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1948年7月26日,17箱以“仿古品”字樣報關的貨物抵達上海江海關,經檢查,發現這342件貨物中竟只有3件是仿古品,而另外339件都是貨真價實的文物!工作人員遂將這批貨物予以扣留。其中,包括1923年在山西省渾源縣李裕村出土的一批春秋晚期青銅器。新中國成立後,這批李裕村出土青銅器最終得以落戶上海博物館,其中最有價值的就是一件犧尊。

  “犧尊”是商周的一種青銅器。早在《詩經·商頌·閟宮》中就說:“白牡骍剛,犧尊將將。”“犧”的本義是純色的一種祭祀牲畜,包括豬、牛、羊三牲。青銅器的“尊”主要有兩種形制,一種為圈足、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較大,如著名的“四羊方尊”;另一種則是各種鳥獸狀的盛酒器,其中有牛、羊、馬、豬、虎、象、鳥、雁、鳳等。上海博物館這件“犧尊”呈水牛形,高33.7厘米,長58.7厘米,重10.76千克,所以也被稱為“牛尊”。

  這件犧尊又與一般的鳥獸尊不相同。一般的鳥獸尊僅僅是一件盛酒器,但這件犧尊卻集盛酒與溫酒的功能於一體。牛的腹部中空,在牛頸與背脊上開有三個孔,中間一個孔套有一個鍋形器,可以取出盛酒;兩邊的孔則可以註水入腹部,用來溫酒。從法國博物館保存的犧尊照片來看,頂部三個孔本來有蓋,但今天都已不存了。此外,牛尾也已經被折斷,留下一個不規則的窟窿。這些都證明犧尊出土之後歷經坎坷,今天我們能看到實物更為難能可貴。

  犧尊另外極具特色的一處,在於牛鼻上扣著的一個鼻環。全國出土過不少先秦時期的犧(牛)尊青銅器,如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出土商代牛尊,陜西岐山賀家村周原遺址出土西周牛尊,山東臨淄齊國故城遺址出土戰國犧尊,但這些牛均沒有鼻環,唯獨這件渾源李裕村出土的犧尊具備。多出一個鼻環,不僅僅是形制上的區別,更重要的是它包含非常重要的歷史信息:這是春秋後期人馴化牛來耕田,也就是牛耕技術推廣的明證。

  在牛耕技術發明之前,農民使用一種叫作耒耜的腳踏農具耕作。農民用手抓住柄,再用腳踏著刃,把鋒刺入土中後向外挑撥,這樣才能翻出一塊土。但每掘開一塊土就需要後退一步,這樣效率非常低,所以當時都是大家族集體耕作,個體家庭也就不能脫離家族存在。但在春秋後期牛耕和鐵犁發明之後,農民開始用牛拖犁來連續向前墾耕,這樣一來效率大大提升,個體家庭得以獨立於家族生活,國家也就有了編戶齊民的基礎,最終迎來社會大變革。

  不過在此之前,對於春秋後期牛耕的推廣主要見於文獻記載,比如孔子的學生冉耕字伯牛、司馬耕字子牛,因為名和字有一定聯系,所以可以得知當時牛耕比較普遍。《國語·晉語九》說春秋晚期晉國卿士範氏、中行氏在內戰中失敗出逃齊國,時人竇犨評價為“令其子孫將耕於齊,宗廟之犧為畎畝之勤”,也就是說範氏、中行氏的子孫耕作於齊,好比宗廟中用於祭祀的牲口,已經成為田裏耕作的主力了。這樣的比喻自然也說明牛耕已經推廣。

  這樣一來,這件犧尊就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意義,它可以說是春秋戰國大變革的見證者。

  對於犧尊的原主人國別,有晉國說、代國說、燕國說、趙國說等,從出土犧尊的墓葬時間地點來看,當以代國說為佳。代國非周代諸侯,為北方狄人在春秋後期建立,位於晉國趙氏與燕國之間,分布在今山西陽高、渾源至河北懷安縣、蔚縣,即今天北嶽恒山一帶山地地區。據說,晉國趙氏宗主趙鞅夢見上帝賜給他一只翟(狄)犬,跟他說等到妳兒子長大後送給他。有次趙鞅出行遇見一個神人,神人自稱上帝使者,說翟犬是代國祖先,上帝要讓他的兒子占有代國。後來趙鞅病重,去世前囑咐太子趙無恤關註山下代國的情況。趙無恤見到代國一片歡樂景象,知道代王貪圖安逸,就把姐姐嫁給代王為妻,從而獲得代王信任。代王非常高興,投桃報李,將代地好馬送給趙無恤。後來,趙無恤請代王來趙地宴飲,代王也就興高采烈地前往,沒想到這卻是一場“鴻門宴”。酒過三巡,代王和侍衛們被擊殺。趙無恤趁此機會,乘坐代國良馬拉的戰車,發兵長驅直入代國。代國留守大臣完全沒有防備,被趙無恤一網打盡。代地從此之後就屬趙氏所有,後來,趙氏獨立為趙國,在代地設郡為代郡,成為趙國的北邊門戶。

  代國在當時屬於較偏僻的地區,而犧尊表明當地居然運用了牛耕技術。由此可知,牛耕技術在中原地區更是非常盛行了。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