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一會兒大水,一會兒大旱?一文還原“大禹治水”真相

分享到:
2021-02-08 17:23 | 稿件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人們所熟知的“大禹治水”,不僅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更是夏王朝建立的基礎。古人認為,對天下人有功的才能當帝王,而“大禹治水”就是一件特別大的功勞,為全天下人開辟了生存的場所。所以,周代、秦代的王室都屢屢提到禹,說自己的祖先曾經隨從大禹一起治過水,以證明自己統治權的合理性。

(宋)馬麟 大禹王像

  大概也正因為這個功勞,禹之後,“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傳說禹死後,他的兒子啟按照禪讓的慣例避位退讓,讓伯益作君主,結果人們離開伯益的根據地,而到啟的根據地。人民都支持啟,所以啟即位了。

  談到夏朝的歷史,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大禹與大禹的兒子啟,再然後就是夏朝最後的暴君桀。中間的幾百年歷史,好似一片空白。殊不知,到了大禹的孫子太康的時候,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導致夏朝的統治實際上被中斷了約40余年,這就是“太康失國”。

  《史記·夏本紀》記載,夏啟的兒子太康即位後,終日田獵無度,不以百姓為重,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後羿趁著他外出打獵,奪取了他的國家。太康被後羿流放,病死於陽夏,後羿掌控了朝政,立太康的兄弟仲康為帝,作為自己的傀儡。仲康在位三十年,憂憤而死,由仲康兒子相繼位,不久,後羿逼走相,自己做了國君。

  後來,後羿被手下寒捉(zhuó)陷害而死,相的妻子逃到了娘家有仍氏,生下相的兒子少康。長大後,少康才成功恢復了夏朝,實現了“少康中興”。

  由此可見,啟之後,夏王朝就亂了。這一方面可能是原始民主與世襲制的爭鬥所致,另一方面則很可能是大禹治水埋下的“隱患”。要說明“大禹治水”的真相,還要從後羿說起。

  大家都知道,在神話中,後羿的主要功績是射日。《淮南子·本經訓》記載“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但是,《尚書》與《孟子》卻記載“當堯之世,洪水橫流”,這也是大禹治水的起因。同樣是在堯時期,一會兒大旱,一會兒大水,這是怎麽回事呢?

  筆者在此做一大膽的推測:這次大水並非是因為降水量大,而是因為氣溫升高所致。據學者考證,在公元前21至20世紀,發生了一次回暖的氣候變化,氣溫驟然升高,山上冰雪融化,造成了世界各地的洪水。《淮南子》提到大禹伐三苗的時候,有“夏冰”,夏天見到冰了,大概就是山上衝下來的冰。

  也就是說,這次大旱與大水是相伴而生的,水流過的地方,就發生了洪澇;氣溫高、沒有水的地方,就發生了大旱。這次大水持續的時間很長,各個部族逐水草而居,隨著水的分布,散落各處,而大禹治水,經過疏導,降服了洪水,《尚書》雲:“予決九川,距四海,浚畎澮距川”。

  大禹能夠治理洪水,卻不能改變氣溫高的現實。當大水的主要河道形成,一些分散的積水也就失去了源頭,爾後,或者隨著積水流入大河,或者隨著氣溫升高而蒸發,原來生活在這一片積水邊上的人們逐漸失去水源,也就面臨著又一次大旱。

  大禹的時候,氏族部落極多,《左傳·哀公七年》說:“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當時的部族有數萬。這些部族原先分散在各地,他們各自守著自己部族的小河溝,進行生存繁衍。大禹治水,統一協調,暫時消除了水災,他們感恩戴德,夏王朝也就有了民眾基礎,使得後來“家天下”成為可能。

  但是,大禹治水也埋下了隱患。當主要河道被確定下來,一些失去源頭的小河溝雖然暫時還能維持氏族部落的用水需求,但隨著氣溫升高,不斷蒸發,又沒有新的水源進行補充,它們終究會消失。消失之後,這些部族就又不得不重新遷移,逐水草而居,部族之間搶奪水資源的戰爭也就不斷發生。史書上說,到了夏朝末年,當年的“萬國”也就只還剩下“三千”部落了,可見部族戰爭合並之激烈。

  大禹治水是夏王朝權力的來源和基礎,但這個坐落於伊洛流域的王朝,不斷受到其他缺水部落的挑戰,最後因大旱而滅亡,這大概是大禹不能想見的“隱患”。夏得天下,或是因為大禹治水,失去天下,抑或與之有關。

  據學者們考證,大禹治水可能只是治理了淮河等幾段合流,但因為其影響重大,人們就說他治理了九條大河,全天下的活都是他幹的。但是,這個工程太大了,憑一人之力肯定不可能完成,於是人們就又想象出,大禹變成熊,可以開山,還有各種神人、神獸來幫他,如河伯獻出河圖,羲幫助他丈量土地,神龍和靈龜幫助他從事勞動等。為了突出大禹治水的艱辛,人們又想象出他降服了很多妖魔鬼怪,如誅殺相柳的傳說等等。

  因為有先秦對大禹神化的基礎,後世對“大禹治水”傳說一直都有想象附會。唐人小說中有一篇《古嶽瀆經》,講一個漁人無意在水下發現了一條巨大的鐵鏈,不知為何物,於是就報告了當時的刺史李湯,李湯命人用五十多頭牛拉動鐵鏈,不想鏈末竟然鎖著一頭巨大的怪獸,這只怪獸長得好似猿猴,眼放金光,環視人群,欲發狂怒,觀看的人都被嚇跑了,這只怪獸才拖著群牛慢慢地回到水中,此後,有漁人又見其鎖卻再未見其獸,後來李公佐到太湖遊玩,在包山的一個石洞裏得到一本《古嶽瀆經》,上面記載的內容就是關於這只怪獸的,原來它是大禹治水的時候,降服的一個水怪,叫無支祁(魯迅說,這就是孫悟空的原型之一)。這個故事便將淮水水怪無支祁跟大禹治水聯系了起來。另外,《西遊記》中說孫悟空的金箍棒是大禹治水用的定海神針,也體現了大禹傳說的深遠影響。

  (原標題:“大禹治水”的真相)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