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如果秦軍出現在清末時期,能抵擋八國聯軍的進攻嗎?

分享到:
2021-02-04 17:04 | 稿件來源:朝文社

【字號:

  在中國歷代對外戰爭裏,清軍抗擊八國聯軍的戰鬥,公認輸到恥辱。在京津“主場”作戰,兵力後勤都絕對優勢的清軍,竟被幾萬八國聯軍一路吊打,國都北京悲慘淪陷,慘遭八國聯軍奸淫擄掠。整場“庚子國難”,不但讓“中國人帶著首都被人攻陷的恥辱進入二十世紀”。更叫多少國人讀史時痛徹心扉,恨不得卷袖子上去幫一把。

  於是,好些朋友也就生出個新猜想:既然大清不給力,那麽如果有時光機的話,能不能給大清來場“跨時空營救”?比如把兩千年前橫掃六國的大秦軍隊“搬運”到“庚子國難”戰場上,擔負起對抗八國聯軍的重任。這大清王朝,還會淪落到“丟首都跑路”的地步嗎?

  拜各類“古裝劇特效”所賜,秦始皇麾下那支秦朝大軍,向來給好些歷史票友“很牛很強大”的印象:那明盔亮甲的秦軍將士,那高喊著“風!大風”的排山倒海氣勢,那戰場上隆隆開進的鋼鐵步騎虎師,還有那如狂風驟雨般呼嘯的“大秦箭雨”,無不叫銀幕前多少觀眾熱血沸騰。這樣一支大軍,倘若降臨在上世紀初的京津戰場上,能不能給驕橫的八國聯軍一個生動難忘的教訓?這事兒必須說:電影裏的秦軍與歷史上的秦軍,是兩碼事。

  一個實打實的事實是:歷史上真實的秦軍,那支完成了“掃六合”大業的虎狼之師,別說和兩千多年後的八國聯軍比,就算和接下來的漢朝大軍比,差距都非常明顯。

  這事兒,首先可以先看兵種。雖然秦軍以軍陣齊整和戰術成熟著稱,但如果參考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實證的話,我們就能看到更真實一幕:秦軍的編制,依然是步兵為主,車騎為主。以《史記》的記載,強秦的百萬大軍裏,騎兵不過“萬騎”。秦俑裏的“騎兵傭”,也多是配備弩與銅劍等武器。這比起能以數萬規模騎兵橫穿漠北,對匈奴發起縱身打擊的漢軍來,差距其實很明顯。

  更明顯的差距,卻在裝備。單看秦俑坑就知道,“掃六合”的秦軍,依然以青銅兵器為主。雖然“秦朝題材”影視劇裏的“秦王”“秦皇”們,常自誇麾下的“鐵甲無敵”。但秦始皇兵馬俑裏的秦軍,還是以皮甲為主,“鐵甲”其實十分少見。像內蒙古呼和浩特出土的11公斤漢代鐵甲,在秦軍裏更幾乎找不見。延漢簡等典籍裏記載的,那身穿“鐵鎧”守衛邊關的漢軍部隊,比起“大秦虎師”來,防護力顯然強一個檔次。

  至於常規武器,差距也是肉眼可見:秦軍的兵器,無論是作為短兵器的劍還是長兵器戈矛,都多是銅制。直到漢朝年間,隨著“高爐冶煉”“炒鋼”等技術的飛躍,漢軍才實現了“鐵器化”:漢代長安武器庫出土的漢軍武器,除了少量銅箭簇外,其他大量的甲、刀、斧、矛等裝備,都是清一色的鐵制。特別是長一米以上,以炒鋼技術打造的鐵制“環首刀”,更完全取代了秦代銅錢,成為漢軍士兵的單兵裝備。

  這樣一支幾乎鋼鐵包裹的漢軍,倘若與皮甲包裹,手持青銅兵器的秦軍來場“硬碰硬”較量,後果也是可以想。

  值得一提的,還有古裝劇裏圈了無數粉的“大秦大殺器”——秦弩。比起影視劇裏那動輒遮天蔽日的“秦軍弩箭”來,真實的秦弩,技術也比戰國其他列強精進許多:秦俑坑裏出土的秦弩,其青銅弩機設計十分完備,特別是用於瞄準的望山大大加高。復原後的秦弩弩臂長70厘米,整體比例結構更合理,殺傷力也更強。另外秦軍也大量使用大型連弩,在《史記》的記載裏,甚至還用連弩射殺巨魚,戰場威懾力十足。

  但要比起漢代弩來,秦弩的這些進步,卻又差了一截了:漢朝的弩機上加了銅郭,望山上加了刻度,射擊精度更高。漢弩的殺傷力,也比秦弩強出一大塊——以強度劃分的話,漢弩分為“一石弩”至“十二石弩”等多種類型。其中最常見的“六石弩”,射程可達260米。至於秦軍用來射魚的“連弩”,更是漢軍的戰場神器——漢軍北伐匈奴時,常見“發連弩射單於”。密集的射殺效果,常叫匈奴哀嘆“真可畏也”。而在漢軍的北方邊防部隊裏,弩的裝備比例,也在六成以上。

  可以說,如果漢軍和秦兵不幹別的,就是擺開了對射。勝負的結果,也是不用猜。

  也正是這強大的裝備水平,才叫書寫“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功業的漢將陳湯,發出了“一漢當五胡”的豪言——單個全副武裝的漢軍士兵,足以對付三到五個匈奴兵。這樣的意義,當然不是為了“碾壓秦兵”,卻是證明一個實打實的真理:中國歷代王朝的進步,恰恰是這“鐵刀”“鐵甲”“強弩”為代表的,核心技術的進步。

  而放在“超時空營救”這個假設裏,比漢軍都差一大截的秦軍,遇上20世紀初武裝到牙齒的八國聯軍?慘敗成什麽樣不好說,慘敗卻是板上釘釘。

  不過,回到這假設裏,照著20世紀初一些西方國家記者的觀點:倘若秦軍真的“穿越”來了,戰果沒準還真比清軍強。因為在以“庚子國難”為代表的一系列慘敗裏,清軍留給列強的最重要記憶,還不是落後的裝備,卻是糟糕的戰鬥力。

  就以抗擊八國聯軍的戰鬥為例,清軍的常見表現,就是“故多虛發之彈”,也就是見到敵人就亂開火,還經常打不準。而當八國聯軍衝到近前,露出雪亮的刺刀時,這些“大清精銳”竟紛紛“遺器械,鳥獸散”,幾乎被人拿著刺刀追著屁股打。這樣的表現,還真不能說清軍“發揮失常”,在之前的甲午戰爭裏,日軍就生動描述過清軍的囧樣:“每當白刃戰,他們都把子彈上了膛的步槍丟棄後一哄而散”。

  如此一幫“廢物兵”,別說打近代戰爭,就算雙方都扔掉洋槍洋炮,直接拿冷兵器血拼。這“庚子國恥”,恐怕照樣跑不了。

  而到了十幾年後北洋軍閥混戰時,脫胎於清軍的北洋軍,更在外國記者的筆下收獲雷評價:直皖大戰時,號稱“民國精銳”的“直系”“皖系”兩大軍閥,雙方幾十萬人擺開了打,但由於士兵素質太大,開槍開炮都打不準,對轟上千萬發子彈,竟只有200人傷亡。以至於英國記者莫理循建議說:倆家也別浪費彈藥了,都換成弓箭決勝好了,既便宜又實用。

  看這景象,“秦軍救場”這事兒,放在這種部隊身上,還真不是笑話。

  為何會如此可笑?道理也很簡單,一支軍隊的強大,並不止在先進的裝備,更在嚴格的紀律與訓練。放在秦漢軍隊身上,看看秦簡裏嚴格的軍事訓練條令,還有漢朝“蹴鞠”“投石”“超距”等訓練科目,以及嚴格的“校閱”制度,就知道橫掃天下的秦漢軍隊,究竟是怎麽練出來的。放在晚清民國歲月裏,那嚴重腐朽的軍事制度,兒戲般的管理和訓練,才造就了一代比一代廢的“新軍”,還有那痛徹心扉的國恥。

  “秦軍抵抗八國聯軍”這話,當然是個玩笑話,但是玩笑背後,多少興衰的教訓,對比近代史上種種落後挨打的景象,卻叫人笑不出來,相反,卻有警鐘長鳴的意味。

  參考資料:《清軍與八國聯軍之役》、《先秦兩漢時弓弩炮的制作技術與作戰性能》、《中國古代手工業技術通史》、《甲午戰爭史》、《中國歷代軍事思想》、《中國歷代軍事裝備》、《歷史的底稿: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

  (原標題:如果秦始皇的秦軍出現在清末時期,能抵擋八國聯軍的進攻嗎?)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