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這些過年習俗是很多人的回憶,你還記得嗎?

分享到:
2021-02-02 17:15 | 稿件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再過幾天就是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年關的腳步聲是越來越近。疫情籠罩下的庚子鼠年就要過去了,迎來一個萬象更新的辛醜牛年。常言說:“牛馬年,好種田”。在牛年即將來臨之際,不禁憶起小時候過年的習俗。

  說到年,我就想到地球繞太陽轉一圈,是為一年。古籍記載,“年,谷熟也”,或說“年,取禾谷一熟也”,或說“五谷皆熟,為有年也”。古人認為,“必先有禾之種植,而後有年字之發生。年生於禾,非禾生於年”。看來,這當是年的本義,也就是說,禾谷熟了就稱為年,與農作物生長和人類生產勞動密切相關了。而禾谷一年一熟,慢慢就演化成了時間。

  民間相傳年是怪獸,闖到村裏進行禍害,人們用火和爆響的東西嚇唬它。後來人們在家門口掛上紅對聯,怪獸以為是火,就不敢進了。而怪獸半夜來時,炮仗劈啪一響,嚇得趕緊開溜。這是一種傳說,就不多談了。

  唐人有“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詩,相似的江月相似的年,又怎麽記呢?這就牽扯到了歷法。如今我們的歷法實行的是“雙軌制”,一是“陽歷”,也就是公元紀年;一是傳統的“陰歷”或“舊歷”,又稱“農歷”,也就是天幹地支紀年,因此,便有陽歷年與舊歷年之說。陽歷年又稱新年,而舊歷年就是春節。

  盡管我們也過新年,到新年時還發賀辭、寄語,以行倡導,但民間千百年來真正過的年還是春節,習慣稱過年。有人曾問,春節起源於啥時呢?根據資料,一般認為春節起源於古時候的“臘祭”。臘其實是“合祭諸神者”,“臘者祭先祖,臘者報百神,同日異祭也”。簡單說就是古人祭祀百神及先祖的一種活動,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免禍免災,甚至人們還要朱砂塗臉,鳥羽裝飾,載歌載舞,熱鬧非常。而臘祭多在農歷的十二月舉行,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了。

  我幼時生長在平谷的鄉村,記得一進入臘月,鄉村就洋溢著年的濃濃味道了,而臘月裏有兩個重要日子。

  一是臘八,上面說了臘祭,啥時祭祀呢?有臘日,就是臘八,起碼可以追溯到先秦,也是由來已久了。而喝臘八粥,據說始於宋代。一是小年,也就是臘月二十三,這天應祭竈王爺。咋祭呢?也簡單,過去民間有“竈王爺本姓張,一碗涼水三主香”之說。大概到了近代,才演變為“糖瓜祭竈”,說竈王爺上天要見玉皇大帝,家人唯恐竈王爺說自家壞話,便用帶芝麻的糖瓜粘住竈王爺嘴,所謂“二十三,糖瓜粘”。施些小恩小惠,希望竈王爺上天好話多說。所以,民間流傳著一副聯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真正過年,是臘月三十,稱為除夕,有辭舊迎新之意,街坊鄰居紛紛貼上對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註重“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年節時得到了具體體現,過年時祭祖便是重要環節。

  大年三十晚上,自然是一家人圍坐一起包餃子吃,寓意團團圓圓。包餃子時,母親拿個一分或二分的小崩兒,偷偷放到餃子裏,說誰吃到誰有福氣。吃餃子時,不忘撈幾瓣臘八蒜,順便倒點臘八醋,味道美極了!清人所寫《燕京歲時記》對此記載:“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及寶石等藏之餑餑中,以蔔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把小塊金子、銀子或寶石包餃子裏,該是何等富貴之家!

  新的一年在鞭炮聲中開始了,而這年要過了破五,再過十五,才算過完。大家知道,十五是元宵節,那麽“破五”呢?過去都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所以,從初一到初五,約定俗成,各家會有一些禁忌,比如禁說不吉利的話啦,不準動針、剪等等。《燕京歲時記》也記載:“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至初六日,則王妃貴主以及各宦室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新嫁女子亦於是日歸寧。”此外,過了破五,一些店鋪也該陸續開張了。

  (原標題:年節說年)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