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麥地岩畫:探訪刻在石頭上的“無字天書”分享到:
人猿相揖別的幾百萬年後,人類才真正進入文字時代。在文字出現前的史前時代,岩畫是人類先民記錄生活、表達情感的“世界語”。岩畫是一種石刻文化,人類祖先以石器作為工具,在岩壁、石塊上描繪、記錄他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內容。如今,岩畫已成為世人了解早期祖先活動的一扇窗口,也是人類先民留給後人的珍貴文化遺產。 刻在石頭上的大麥地岩畫。于晶 攝 1月25日,記者驅車進入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的中衛北山深處荒漠腹地,來到中國唯一的世界級“岩畫主要地區”大麥地岩畫的核心區,追憶人類史前遺跡中最為靈動的一面,領略人類祖先的非凡智慧。 寧夏的岩畫因其數量多、題材廣泛、鑿刻精美,不僅在中國首屈一指,在世界岩畫之林也占有一席之位。位於寧夏的大麥地岩畫帶面積約450平方公裏,因位置隱秘,使其保留了基本的原生狀態。 目前大麥地岩畫遺存有史前岩畫1萬幅以上,其中方圓6平方公裏的核心區遺存岩畫個體圖像達8532個,平均每平方公裏有個體圖像1422個,超出國際公認的世界岩畫“主要地區”規定標準的140多倍,堪稱世界之最。 隨行的寧夏博物館原館長周興華告訴記者,寧夏岩畫幾乎涵蓋了世界岩畫的所有內容,多為動物、符號、狩獵、放牧、爭戰、舞蹈等,充滿了感性活力和生命原動力。而大麥地岩畫大多取材於原始社會各種活動場景,其中一塊石頭上雕刻的野山羊高4厘米,長8厘米,這種石頭上的岩畫又稱微雕岩畫,目前在世界範圍內也屬罕見。 根據國際上通用的麗石黃衣測年,岩畫專家測得大麥地岩畫早期距今13000年到10000年,中期距今約10000年到4000年,最早的岩畫在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之間。 大麥地岩畫的發現為後人研究人類祖先勞動形式、經濟活動、生活方式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圖像“史料”,同時也具備極高的藝術價值。 周興華介紹,岩畫遺產遍及五大洲,覆蓋了“一帶一路”沿線三分之二的國家和地區。如今,遺留在崇山峻嶺間岩石或崖壁上的岩畫,在經歷風吹日曬、自然腐蝕以及人為破壞後,損毀的程度正在逐步加劇。 岩畫專家呼籲,中國岩畫進行搶救性保護已迫在眉睫,應在岩畫分布相對集中的區域建立岩畫保護區,就地由專人保護。而對於散布易搬動的小塊岩畫,應登記建檔采取易地保護辦法,對於自然破壞嚴重且研究價值大的,應采取物理、化學或生物工程的方法進行加固與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