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甘肅武威:千年鼓舞進校園 “非遺”文化浸潤少年心

分享到:
2021-01-22 17:41 | 稿件來源:中新網

【字號:

  “攻鼓子表演能鍛煉身體,最重要讓更多了解家鄉民俗文化。”正在練習此項國家級非遺技藝的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四壩鎮九年制學校學生董超說,希望以後成為非遺傳承人,在非遺文化的傳承增添少年力量。

  武威位於甘肅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曾經是絲綢之路要衝,史前文化、邊塞文化、絲路文化、涼州文化等交匯融合。被稱為“西部鼓魂”的攻鼓子為流傳在武威的一種民間鼓樂舞蹈,距今有上千年歷史,是當地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

圖為航拍攻鼓子陣型。楊艷敏 攝

  1月下旬,記者在四壩鎮九年制學校看到,操場上學生們同敲一個鼓點,節奏統一,步伐一致,進退開合、旋轉如風,將攻鼓子精髓表現得淋漓盡致,成為校園的“風景”。

  該校校長蔡延說,將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課堂,率先開設攻鼓子等一系列以本土文化資源為特色的校本課程,旨在弘揚傳統民俗文化。

  蔡延說,有一次讓學生表演攻鼓子,體驗傳統技藝,沒想到現場效果特別火爆,萌生了非遺進校園的想法。開始時家長不理解,擔心影響孩子學業,有部分老師持旁觀態度,對學校課程開發熱情不高。

  有一位學生從不主動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學校開展民間藝術活動後發現他特別喜歡攻鼓子,能很快掌握多種舞步和節奏,還可以從老師提供的範例中找出規律,自己編出陣法。當他成了攻鼓子小能手,常常得到老師和同伴的稱贊,使得他自信心倍增,漸漸地變得開朗,學習更努力。

  這事給了蔡延繼續在學校傳承攻鼓子的決心。農村條件受限,通過觀看視頻“有樣學樣”,後期聘請非遺傳承人授課。現在,攻鼓子課程作為特色教育貫穿在學校體藝與美育教育的整個過程中。藝術活動促進了學習成績的提高,學校決定每周五開設兩節攻鼓子校本課,做到時間固定、形式固定、指導教師固定,並采用小組合作、團隊訓練的方式,實現常態化和全員化,在全校進行推廣普及。

  蔡延認為,重復的練習增強了學生的協調性和靈敏性,形成耐心、自信、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學生們領略非遺文化魅力後,提高了青少年的非遺保護意識。

  在“攻鼓子”藝術的熏陶下,學校還成立了書法、二胡、國畫等藝術社團,開設了校本課程,並形成了較為完善《校本課程實施方案》《校本課程綱要》等制度。

  非遺進入學校課堂,青少年為非遺發展註入新鮮力量,讓身為攻鼓子傳承人和學生教練的楊門元很是欣喜。他說,通過傳承攻鼓子,增強學生對非遺的認同,培養潛在的非遺傳承人。

  據了解,近年來,武威為推動非遺保護出台多個扶持政策,以展示展演為抓手,搜集整理為措施,培訓培養非遺項目傳承人為重點,取得豐碩成果。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31項,25個非遺傳習所得到掛牌保護。武威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默默展現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視頻

更 多
【街採】在香港過中秋節是種什麼體驗?這些中秋相關的故事你還記得嗎?
赴京前特首辦答中通社:提速提質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
在香港過中秋節太熱鬧!月餅圖案香港上空高高掛起 飛龍各區遊走
李家超:中央贈港大熊貓計劃9月底抵港 盼望年底與公眾見面
香港火龍起舞氣氛濃 萬人空巷迎中秋
香港功夫影星徐少強因病逝世 享年73歲
【灣區行·撞見專精特新】就在深圳 想不到還有這麼多“隱形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