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瑪嘉烈醫院大腸桿菌群組感染源頭或公佈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2月12日電 香港瑪嘉烈醫院腫瘤科懷疑爆發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涉及3名醫生,其中1人上周四死亡。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全面調查這宗懷疑由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引致的感染群組個案,據協助追查感染源頭的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指,三名醫生辦公室內共用的洗手間,可能是傳播途徑。 據香港政府新聞網消息,此個案涉及三名瑪嘉烈醫院腫瘤科醫生,其中一人上周五離世。防護中心接獲瑪嘉烈醫院呈報後,派員連同院方代表和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巡視腫瘤科的工作地點和醫院其他設施。 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指,三名醫生分別於本月4日、6日、10日出現症狀,包括發燒、腹痛和腹瀉。2月4日發病的醫生2月6日入住瑪嘉烈醫院接受治療,翌日離世。其餘兩人病徵輕微。 初步化驗結果顯示,三名患者中,一人的糞便樣本對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呈陽性反應,其餘兩人包括去世患者的樣本則呈陰性。綜合臨床和流行病學資料,防護中心現階段初步認為,此群組個案可能與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有關。 防護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環境調查仍在進行,並會繼續連同醫院管理局和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追查潛在的感染源頭。另一方面,瑪嘉烈醫院已安排全面消毒腫瘤科辦公室,同時加強監察員工的腸胃症狀,要求有症狀者即時報告,以便安排化驗檢查。 一般而言,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多與進食或飲用受污染的食品或水有關,例如進食生或未經充分煮熟的肉類、進食受污染蔬果,或飲用未經消毒的奶製品。該細菌也可由糞口途徑在人類間傳播。 據香港電台報道,協助追查感染源頭的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指,三名醫生辦公室內共用的洗手間,可能是傳播途徑,已向衛生防護中心取得環境樣本,要再作進一步化驗及調查。他又指不排除死者體內有其他病毒或病菌感染,或由化學藥物、自體免疫病症或輻射引致死亡,目前正進行基因排序調查死因。 (完) 【編輯:錢林霞】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