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日 精彩紛呈香港新聞網5月21日電 (記者 洪少葵 )香港西貢坑口社區每年都會於農歷三、四月間慶祝天后誕,舉辦酬神儀式和上演粵劇神功戲,是大型的地區周年活動。神功戲戲棚蓋在將軍澳坑口村公眾停車場,演戲前,由麒麟隊迎接天后神像巡游村落,然後送到戲棚,目的是讓神明看戲。粵劇、坑口客家麒麟、天后誕及戲棚搭建技藝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前三名亦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而粵劇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級項目。 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日 精彩紛呈 戲棚搭建技藝
劉震宇師傅在介紹麒麟紮作技藝 劉震宇師傅在介紹麒麟紮作技藝 當天,麒麟紮作技藝講座由家傳的紮作師傅劉震宇介紹,香港惠民堂的麒麟紮作技藝是由劉觀勝(第一代)劉玉堂(第二代)祖傳(客家麒麟、客家麒麟扎作、客家功夫、跌打等) 致力推廣及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 客家麒麟扎作以傳統紮作工藝製作麒麟以供舞麒麟習俗使用,以及維修修復破損的麒麟頭,麒麟紮作是一門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工藝,伴隨客家舞麒麟的傳統習俗而誕生,時期由客家族群南下至香港,落地生根至今,多是家戶祖傳而傳承下來, 組成完整一套舞麒麟所必需的重要工具以竹篾、紗紙、籐、漿糊等,以傳統手法紮作客家麒麟頭,金紙、顏料、布、皮毛、等材料,為客家麒麟頭點綴上色畫花,再製作五色被組成麒麟尾, 需具備的特有技術或知識:開竹、削篾、煮漿糊、撲紙、畫花等。 傳統上,坑口每條村都有自己的麒麟隊 現場人士舞麒麟興致勃勃 有外籍學者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興趣 麒麟隊表演的鑼鼓 充滿傳統文化的麒麟紮作非常吸晴 小朋友表演粵劇似模似樣 粵劇互動新體驗,觀眾與演員同台 客家山歌表演:客家山歌是以客家話對唱的民歌。每逢婚嫁、節慶都會唱山歌助興 家長帶小朋友在製作茶粿,客家茶粿是一種以糯米為粉糰,配以眉豆、綠豆、花生等作為餡料製作而成的小吃 參與活動的學生在與紮作麒麟合影 據了解,劉震宇(右)正申請新一期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希望透過計劃舉辦傳承班工作坊及編書, 希望在中小學進行推廣及協作,以保護、研究、教育、推廣、傳承本地非遺項目,致力進行本地傳承工作,推動及參與保護非遺的工作;及提升社區公眾對非遺的認識、了解及重視。 【編輯:洪少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