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5月10日報章社評摘要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5月10日電 香港多份報章10日對本地創科及旅游發展、人才引進等熱點發表社評。 《大公報》發表社評:勇於應變求變 打開發展新局 香港創科發展仍面臨各種嚴峻挑戰,在此關鍵階段,更需要各界堅定方向,不斷努力、創新作為。各界要充分認識到創科發展的“大勢”與香港的“定位”,揚長補短,用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強化國際和業界的合作,為香港在新階段實現新發展、創造新輝煌提供強勁動能。 另外,香港應打破傳統幾大景區的舊思維,積極借鑒各地成功經驗,創新思路,大力開放旅游新路線、新產品,如此才能為游客帶來新鮮感。這些年來,“㓥客”亂象時有所聞,雖說害群之馬是極少數,但影響很壞,亟須下力氣解決。而在服務業待客之道方面,香港同樣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特區政府“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才能將“最佳旅游目的地”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明報》發表社評:促進多元文化主義 吸引四海人才來港 政府首辦全球人才高峰會,當局表示人才辦公室下半年將加強宣傳推廣工作,重點到東南亞及歐洲吸引人才。香港是國家對外重要門戶,政府近年一系列人才計劃,吸引的主要是內地人才,若有更多海外人才來港,有助於彰顯香港的國際性。中美鬥爭激烈,不代表中國與整個西方世界無法合作。國家重視與歐洲和東南亞合作,香港多向兩地人才招手,既可充實自身人才庫,也可強化“超級聯繫人”作用。香港作為國際都會,過去長期將目光放在美英,對非西方世界多有忽略,族群多元共融也談不上理想,未來若要廣納世界各地人才,實現更高層次的國際化,還須讓多元文化主義在社會深深扎根。 《香港商報》發表社評:推動仲裁合作 優化灣區營商環境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區內法治呈現“一國、兩制、三法域”特點,既是獨特優勢,亦面對種種複雜難解的問題。隨著大灣區建設上昇至國家戰略,跨境商貿活動不斷增加,跨境爭議亦越來越多,各方對法律服務、仲裁調解的需求有增無減。當局必須切實回應工商界對解決爭議的迫切需求,持續深化規則與制度的銜接工作,從而保障各方利益,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早前律政司發布《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行動綱領》,明言要通過機制對接、規則銜接和人才連接,推動灣區法治建設在硬件、軟件兩大領域的互通,最終實現區內不同城市強強聯手和各展所長,不同法律制度相互協作和各顯其利的“一灣區”目標。相信通過各方努力,灣區的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一定能持續進步,營商環境一定能不斷優化。(完) 【編輯:張明臻】
|
視頻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