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發表《晚期照顧早策劃 醫社同行心願達》政策倡議報告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4月9日電 團結香港基金於9日發表《晚期照顧早策劃 醫社同行心願達》政府倡議報告,提出“一個框架、兩個界別、三種策略”等共六項建議,透過晚期照顧服務,惠及患者、照顧者和其家庭,減輕醫療系統負擔。 晚期照顧指市民在生命最後6至12個月,所接受有關醫療、心理、社交和靈性的照顧。香港政府推出《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預設醫療指示立法,讓市民預先選擇拒絕接受的治療方式,是晚期照顧發展的重要一步,但未觸及病患的身體、心理、社交及靈性的關懷。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博士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希望借此契機擴大晚期照顧討論范圍,幫助市民及早表達自己對晚期照顧的意願,並認為應當降低門檻。 醫院管理局數據顯示,醫療服務使用率自臨終前6個月開始增加,前2個月的升幅達至四倍,給醫療系統增加相當大壓力,而晚期照顧將有助於降低醫療服務使用率,使醫療系統、醫護人員、社康專業人員、病人、照顧者及家庭均受其惠。 研究結果顯示,90%的公眾都傾向在充分社區支援下,度過人生最後階段,而非病逝醫院。團結香港基金通過現行服務分析、新加坡、台灣、澳洲等地的海外案例研究、訪談及質性分析,建議“晚期照顧一二三”方向。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先生解釋道:“該方向即一個預設照顧計劃框架、醫社兩個服務界別、三種教育策略。”在系統上制定全港標準化預設照顧計劃框架;在服務上訂立晚期照顧服務策略,建立統一清晰溝通途徑;在教育上,推廣生死教育,為社區專業人員和義工提供預設照顧計劃培訓,強化醫療和社康專業人員的大學課程及在職培訓。 “政府可以參考美國‘Respecting Choices’預設照顧計劃輔導員認證培訓。”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創新研究主管周嘉俊先生提議道。 被問及實行所需時間、是否需要建立新的專門機構時,葉文祺向中通社記者表示:“很難估計具體時間,但有分散的機構在做ACP服務,當務之急可能不是設立一個新機構,而是如何將現有資源系統連接起來。” (完) 【編輯:譚暢】
相關新聞 |
視頻更 多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