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非遺專題|守護超越時空之美 ——對話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傳承人

分享到:
2023-11-05 18:08 | 稿件來源:紫荊雜誌

【字號:

文| 本刊記者 張清語

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早於2017年便被香港特區政府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各界人士與特區政府的不懈推動下,於2021年正式被國家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本刊特別邀請到香港長衫協會的兩位理事暨長衫製作技藝傳承人李頌詩女士與吳國禧博士,與大家暢談香港長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變化與不變之美:長衫歷史與變遷


合影2

李頌詩(左)與吳國禧(右)(本刊記者 趙欣 攝)

長衫的變化蘊含著歷史和文化的變遷。長衫分為男式與女式,男式長衫的歷史較長,其基本形制“右衽直裾袍”起源於秦漢時期,並在唐代胡漢文化文融下形成“圓領右衽直裾袍”。此袍服經歷逾千年演變,在清中後期發展出立領,一直承續至今。在上世紀三十至四十年代,隨著香港服飾文化的西化潮流,男式長衫慢慢淡出了日常生活,成為較隆重的儀式與佳節慶典上的一種禮儀服飾,因此也一直保持著最為傳統的樣式。吳國禧向我們分享了男式長衫製作上的講究,如連肩平袖的剪裁,是因為這樣適合做拱手作揖的動作,男式長衫的前後中縫講究“不偏不倚”,這是為了讓穿著者身姿挺拔,有做人要正直的寓意。

女式長衫即是旗袍,時代與文化的變遷給女式長衫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與內地及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塑造了女式長衫現今的形制。“五六十年代是香港長衫的黃金年代。”李頌詩如此介紹長衫的歷史,在這個時期,許多來自上海的“海派師傅”們將高超的製衣技術帶到香港,並與西方的立體剪裁技藝相結合,將女式長衫塑造為現今我們熟悉的樣式。“平民百姓或富有的人家們都會度身訂造長衫穿,無論是日常服飾或出席任何重要場合,不同的配搭都能穿出個人風格和優雅氣質。”,獨特的東方韻味、方便簡潔且能夠體現女性美的設計讓長衫在當時成為女士們人手一件的時尚單品,長衫服飾的風靡也是彼時的香港各階層女性積極擁抱新思潮、勇敢融入社會的證明。

進入六十年代後期,隨著成衣產業的發展和長衫師傅們的外流、改行,製作長衫的成本逐漸高了起來。和方便的成衣相比,製作長衫需要自己挑選布料,並僱傭技藝高超的師傅製作,長衫價格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愛美又懂得追求美的香港女士們亦會在專門的裁剪學校或課程向長衫師傅們學習長衫的製作技藝,將自己的設計與想法融入到製衣之中。“不少女士們的針黹手工其實做得非常好”,吳國禧說,這些女士的作品有的已達到師傅們的手藝,手工精緻。(一般婦女都是手工精湛,而不精於剪裁,多由師傅協助開樣。)

在不斷變化的時代裡,長衫卻自有一種雋永的美。李頌詩向記者講述,自她2018年開始接觸長衫製作技藝後,便經常著長衫回家,90多歲的婆婆看到李頌詩喜愛長衫,就把自己年輕時候穿著過的長衫拿出來,讓她挑選。李頌詩發現,自己身上穿的長衫竟與婆婆在數十年前身型的差別不大。在採訪當天,李頌詩身著的也是她的婆婆在六十年代做的長衫,毫無歲月留下的痕跡,唯有典雅、清幽之美跨過時間傳承至今。


快時代的慢手藝:長衫困境與新生


2

圖為中式花紐及花紐飾物(本刊記者 蘭迪 攝)

長衫是文化的結晶、歷史的見證,且有著無法被現代及西式服裝替代的美感,但正因每一件長衫都是手工製作、精雕細刻的藝術品,在這個崇尚快消費、快時尚的時代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香港(現在)由‘紅褲仔’裁縫出身的師傅,其實不夠十位。”李頌詩如此同我們講述長衫傳承的困境,人數寥寥的長衫師傅們都年事已高,而長衫的製作過程長達40多個小時,且大部分工序需要站立完成,尤以男裝長衫為甚,這對體力是極大的挑戰。“無奈歲月無情,近幾年師傅一位一位離開。”吳國禧說。“師傅們畢生鑽研的工藝隨之而去,未及保留,甚是可惜。”

除了現有的長衫師傅們年事漸高以外,如何培養更多的新傳承人也是一個挑戰。傳統的長衫傳承模式十分嚴苛,那時的長衫學徒們被稱為“學師仔”,他們要與老師同吃同住,在老師的長衫店中學習三年以上的時間方能出師,舊時的長衫技藝講究“密不外傳”,學徒們有時學習技藝得靠“偷師”。舊有的傳承方式已經無法在當今的時代適用。而鑒於長衫製作技藝的複雜性,以人為本、千變萬化正是長衫的精髓與特色所在,為貼合不同顧客的身體,長衫的設計、製作與西式服裝不同,沒有固定的“紙樣”,因此十分需要經驗。較短期的培訓課程雖能打開一扇接觸長衫的窗口,但正如李頌詩所說:“(長衫製作)不是你學一個興趣班學三十個鐘、二個月,就能領略得到學得到。”她表示,製作、研究長衫需要的是一種鑽研精神,需要將大量的時間、精力投入其中。

為了解決長衫的傳承困境,吳國禧提出應從記錄傳統工藝、革新傳承模式、應用數碼化設計、連繫社會四個方面來讓中式長衫煥發新生。對於長衫師傅們的手藝,尤其是男式長衫的製作技藝,吳國禧正在對其進行搶救式的記錄,通過視頻、書籍等形式將長衫的製作技藝以及老一輩傳承人們的故事記錄下來。第二個重要方面即是教育,吳國禧表示,鑒於曾經的師徒傳承形式在現今社會已經行不通,現在的長衫傳承需要社會各界以及政府的通力合作,共同塑造一個傳承的新模式。第三個方面是長衫的數碼化,除了通過數碼形式保存長衫的資料、圖像以外,利用新技術設計長衫是吳國禧的研究重點,通過輸入製作長衫需要的數據,讓電腦生成出一個貼合人身體的男式長衫樣式,並根據電腦設計出的樣式剪裁、製作,這正是長衫製作技術在數碼時代的新生。此類全新的設計、製作方式也能改變人們認為中式男裝古板無趣的刻板印象,讓從日常生活中消失已久的男式長衫早日回歸我們的生活。

傳承人關心的第四個方面則是當今社會中長衫行業的生存,在快消費盛行的時代,應如何創造出合適的社會氛圍,讓這門精緻的“慢手藝”擁有更多的支持者與受眾?“需要在社會間製造利好的氛圍和健康的生態,讓這個行業可以自我維持,穩建發展。”吳國禧這麼說。引導大眾欣賞長衫之美、認識到長衫的文化價值,是兩位傳承人認定的使命所在。


新時代的舊時尚:慢時尚與中式哲學


“(長衫)其實是一個好環保的概念,即是可以傳世,可以給你的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在李頌詩看來,長衫是一類可以傳世的服裝。與現在更新換代速度極快的“快時尚”相比,長衫這類“慢時尚”服飾更為環保。同時,精心製作的長衫亦是心意的含蓄表達。“你如果可以親手做或者是你做給某一個人,這個意義是更大的。”在製作長衫的漫長過程中,製作者會精心地挑選布料、找人剪裁,將心意、祝福與情感傾注其中,這一獨特意義以及傳承性是長衫與其他服裝的最大不同之處。吳國禧也認為,現今流行的更新換代速度較快、不注重衣物質量的快消費模式是“錯誤的一個想法”,而中式長衫則代表一種“中國人對於我們所擁有資源的尊重和珍惜”,是應該被提倡的。

李頌詩還提到,香港在推廣長衫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做得好,自然就會吸引世界各地的人。”長衫是一件衣服,亦是複雜的製作工藝、深厚的歷史底蘊、經典的中式美學,在熱愛長衫、不斷鑽研、創新的傳承人們的努力下,長衫更代表著現代的環保理念、平和的中式哲學,將會繼續走向下一個百年和更廣闊的世界。


(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11月號)



【編輯:黎金良】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